第二百零七章:班师 (第1/2页)

,六朝汉臣

雄城长安的轮廓,映入眼眸,依稀可辨。

巍巍耸立的城楼,立于渭水两岸,展示着汉家的雄厚实力。

数不清的百姓,在两道边欢呼、高歌,抒发兴奋之情。

司匡骑着马,落后卫青之骑半个身位,在彩旗地簇拥下,向大汉都城长安东门--霸门走去。

……

“哎,你们快看,那就是车骑将军,这次直捣龙城的主将!”

卫青循着声音俯瞰,投去一个灿烂的微笑。

“哎哎哎,将军看我了,他看我了!”

被望着的那个人激动地跳了起来,手舞足蹈。

“胡说,明明是看我!”

“行了,都别吵了。我明日打算去车骑将军帐下投军,有一起的吗?”

“我去!”

“算我一个!”

此言一出,一呼百应。

在粗犷的声音中,一道咿呀学语的孩童声穿插而过,

“娘,将军后面那个年轻的大兄是谁啊?”

“这个……”妇人看了司匡一眼。

生面孔?

不由得苦笑连连,摇摇头,

“为娘也不知道。”

“那人叫司匡,车骑将军这次能够奇袭龙城,多亏了他。”一阵清朗的声音从妇人背后响起。

一个穿着黑色粗布衣衫、腰间佩剑的男人沉吟道:

“此人率领两千流民、三千北军竟然直捣左贤王部,斩首甚于车骑将军,俘虏甚于车骑将军。”

“如果不是因卫青为主帅,这一次,走在最前面的人,绝对是他!”

妇人略懂,点点头,“原来是那个数日之前传来捷报的人呀。”

“咦?阿娘,阿父不是说他有三头六臂吗?怎么长得和普通人一样?”

“嘘,噤声,这是匡人在我们凡人面前的样貌。”

“哦。”

“韩孺,没想到你也来了啊?”忽然,又有一道中气十足且充满磁性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

霎时,周围的人同时向后望去。

只见

一个头发苍白,满脸皱纹,穿着儒服的老人在一个中年人、一名少年地陪伴下,穿过道路旁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走上前来。

“董仲舒?”韩孺诧异的瞥了一眼,吧唧嘴,“你不是闭门谢客了吗?怎么来了?”

“哈哈,大军凯旋,吾为何不能来此一观?”

公羊第一人咧开嘴,豪迈之气迸发,放声大笑,

“昔年,蒙恬驱逐匈奴修筑长城,何等风光?”

“数年后,高祖皇帝却在白登被冒顿单于围困,耻辱之事,焉能忘却?”

“我大汉白登后,可隐忍了七十多年,也暗中发展了七十多年。”

“如今能够复仇,恰好契合我公羊之道,老朽岂能不来一睹风采?”

“倒是你……”董仲舒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韩孺,“为何来此?”

“匡人著《侠客行》,又明大侠之道,吾阅之,深受其影响,来此观大侠之风,有何不可?”

“哎呀!二位长辈,别说这些没用的了。有闲情逸致讨论来此的目的,倒不如追上去,听听陛下的封赏,进而借此考虑长安朝堂的变化。”

一身绸缎衣裳的石庆挤过重重人群,走到前面,看着这两个争论的老头儿,不由得打断。

韩孺瞥了一眼,笑道:“原来是万石君家的公子。没想到汝之‘嗅觉’如此敏感。”

“此言乃家父交代,小子不敢冒领功劳。”

董仲舒沉吟半晌,斟酌后道:

“万石君做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虽不善言谈,却敏于行事。其意见值得考虑。”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子吾丘寿王,“汝替为师去一探虚实吧。”

“诺。”

道路两侧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亮。

不少百姓也因石庆的话,撒开丫子,追了上去。

听听封赏,貌似也不错。

……

司匡骑着马,昂着头,观望两侧百姓,内心百感交集。

自穿越而来,一晃数月。

从寒风凛冽,到草长莺飞,至炎炎夏日。

微微叹了一口气,用鞭子,策马,加快走动的速度。

自己这个齐鲁之地分公司的“总经理”马上就要见“董事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