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无题 (第1/2页)

“快,把这里围起来,闲杂人等,皆不可入内!”

“哗啦啦!”

甲胄抖动声比风吹过竹林时,竹子的摇曳声还要大。

黑压压的黑甲的士卒如同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将位于未央宫北的戚里围得水泄不通。

“李息,这里就交给你了!”

一中年将领将手中马匹的缰绳丢给下属,对年老的韩安国拱手作揖,朗声道:

“丞相放心,除非有陛下旨意,亦或是九卿部门之手令,否则邀战期间,卑职不会让除受邀者之外的任何人进出戚里!”

“嗯!别让陛下失望!”

韩安国面无表情点点头,领着几个仆从,向翁主府走去。

在收到刘安邀请信帛时,他敏感的嗅觉就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于是,连犹豫都没敢犹豫,直接发动丞相的特殊权力以及担任御史大夫时候的影响力,强行令灞门校尉开门,再责令中尉卿调动几百北军甲士,直接进驻长安。

目的有两个:

第一,保护聚集在戚里的人。

刘安的那一份邀请名单,囊括了董仲舒这类大汉文坛顶尖人物、赵禹这类政治新秀、还有司匡这种军方年轻一辈……

一旦疏忽大意出现意外,被歹人趁虚而入,杀死几个,大汉中央权力中枢必然会出现一个不可弥补的空洞!

这场面,他这个丞相可不想看见。

皇帝避暑期间,累死累活的杂务,可都是丞相的活。

这么热的天,进一步加班,谁受得了?

再者,重要人物一死,天下不得动荡?各界必然要求给一个说法。

他恐焦头烂额,还是提前准备为好。

而第二个目的嘛……警告不法宵小,顺便防止刘安有特殊想法。

这也是刘彻的交代。

刘安进入函谷关的那一刻,远在甘泉宫的刘彻就收到消息了。

皇帝心思是很敏感的。

即便没有证据,也可以凭空怀疑一个人,更别说刘安他爹当年有意图谋反的前车之鉴了。

骨子里蕴含着造反的基因,这种人可是老刘家的重点关怀对象。

刘彻清楚,淮南王刘安如今表现安分,甚至很多时候还愿意上书给予行政建议,都源于一个前提--皇帝没有儿子!

在这位年老的淮南王看来,汉文帝刘恒这一脉的子嗣寿命都不长,基本上都在三十多岁去世。

只要刘彻这位皇帝发挥正常,中道崩殂完全有可能。

到时候,接过一个治理完美的国家,比接过一个烂摊子强得多。

所以淮南王才会不遗余力地上书治理国家的建议,甚至还主动看守大汉南边的门户,防止南越国北伐。

韩安国冷笑盯着越来越近的翁主府,心中的盘算越来越多:

淮南王这次进入长安,恐怕是为继承皇位做铺垫吧?

只要保住了陈阿娇,得到窦太主一系的支持,在刘彻驾崩后,他操作性就高了许多。

天下谁人不知,刘彻能够坐上皇位,得益于刘嫖?

刘嫖作为汉文帝女儿,这一脉尚存最有威严者,说的话可比王娡有用的多,虽然目前被王太后压了一头,但只要刘彻没了,王娡算个屁?

太皇太后才死没几年,其经营的势力尚且存在。

只要刘嫖以窦太后的名义登高一呼,这个沉睡许久的集团,便会彻底苏醒,到时,天下会再次震动。

韩安国作为方面窦氏集团的核心人物,并不想再见到那种场面了。

窦漪房临死之际单独和他交代,一定要不遗余力地辅佐刘彻,确保其成为一代明帝。

自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决定给刘彻鞍前马后,为之鞠躬尽瘁!

……

韩安国安排好人,领着仆从,走进了刘陵在长安的豪宅。

经人引进,至于客堂。

此时,见证者几乎来的差不多了。

韩安国不含色彩的目光环视一周。

首座上脸色阴沉的刘安首当其中,映入眼眸。

接着便是胡毋生、董仲舒……韩孺等百家名宿。

“呵,谷梁和左传也来了?”韩安国目光落在正吃翁主府豆腐的石庆、狄山身上,摇摇头,轻蔑一笑。

这场面,何其熟悉?

他还记得,前几年陛下决定独尊儒术的时候,董仲舒正是在这种氛围下,用公羊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