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舅父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司匡低着头,眼珠上翻,悄咪咪的瞟了瞟刘彻的表情:

凝重、复杂……

卫青在一旁轻声呼唤,“陛下?”

刘彻回过神来,紧紧地攥着手中这份羊皮书写的家书,仰头望着石渠阁的红色房梁,怅慨呓语着,

“朕记得……父皇曾经为我等皇子讲述过…”

“南宫公主以戴罪之身、肩扛和亲大任北上匈奴那一天,整个长安为之送行者,不过寥寥数十人罢了。”

“除吴王刘濞在长安旧相识之外,只有几位曾经伺候过南宫公主的丫鬟……姑母走时,其亲眷,都不曾出面相送。”

“没想到,她竟然如此顽强,竟没有被匈奴环境压垮。”

刘彻叹息,用简简单单两个字评价:

“难得!”

匈奴人之卑劣,边境将士尚不能挡,一介妇人,竟然坚持数十年。

此刻,这位皇帝决定重新审视这位有罪王女了。

沉声:“稷下侯。”

司匡抬头,“臣在。”

“朕记得,吴王刘濞被诛之后,其家眷被充入奴籍,世代为奴。如今距离刘濞身死已过二十四年,其家眷之下落,朕不得知。”

“这样,汝去找大农令的时候,顺便去一趟太常署,查一下刘华之亲眷何在。如果其尚且在世,就让大农令在长安附近寻一闾里,安置了吧。”

“给他们几十亩地,几件衣服,一两头牛……其他的,卿看着来吧。”

司匡拱手领命,“陛下仁义之心,臣不能比也。”

刘彻这次没有兴奋的感觉,平淡地摇摇头,

“这句话,等朕将南宫公主接回来,再诉不迟。”

“臣谨奉诏!”

刘彻目光又看向卫青,

“仲卿啊,朕已经许你开府。这样吧,就把稷下侯安排在你那里吧。夷安与稷下侯不熟悉,正好汝搭桥牵线,令二人亲近亲近。”

卫青单膝跪地,低头,

“臣遵命。”

“嗯,朕累了,你们二人先回去吧,胜仗回来,该回家歇息几天。”

二人同拱手作揖而拜,“诺。”

……

……

司匡跟着卫青走出石渠阁,沿着向东通往大汉第一图书馆--天禄阁的道路徒步前进。

天禄阁在宣室殿正北,想要离开皇宫,从这里走最快。

卫青走得很慢,趁机与司匡拉着家常。

“虓虎,汝已成列侯,得到了许多人奋斗一生都不曾获得的位置,且爵位在舅父之上,切记要戒骄戒躁。”

“卫公之言,匡谨记在心。”

“嗯,本将住在钟室之北的戚里,汝在长安如果遇到了麻烦,自己不方便出面,就派人至戚里寻我。”

“戚里……卫公,陛下赐予匡一座宅邸,敢问会安排在哪里?”

“大抵是东市附近吧。”

卫青沉吟片刻,根据刘彻以往以来的作风,解释道:

“汝虽为稷下侯,但实际官职,仍为匡人,掌匡察诸王侯爵之权柄,戚里多为侯爵所居,以陛下的性格,断然不会安排在那里。”

“汝所入戚里,侯爵必然会有所怨恨,也会有被不良风气沾染之可能。陛下可不愿意看到这种事。”

“因而,若吾没有猜错,陛下会把你放置在距离戚里最远的居住之地。而这种地方,整个长安只有一处,那就是东市附近。”

“长安九市,东市最荣,以皇命居此地,亦有加荣之意。”

“陛下英明呐。”司匡咧嘴,当着老大的面,有意无意的拍了一下大boss的马屁。

“虓虎知晓就好。汝作为新晋权贵,这两天应该会有很多拜访者,记得有选择的接触。汝我已成陛下之爪牙,接触太多无关紧要的人,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匡谨记卫公之教诲,”

“行了,你我二人就不用这么客气了。”卫青笑着把胳膊搭在司匡肩膀上,轻松说道:“说实话,本将此次出征之功,还多亏了你呢。你我二人已是过命之交,汝又被约定了皇婚,按辈分叫我便可。”

“呃呃呃……舅父?”

“嘿嘿,这还差不多!”

卫青高兴地挥舞雄健有力的大手,猛地拍打司匡的背部。

“虓虎,我给你五天时间处理要务,五天后,本将会设宴款待出征将士,你记得来。”

“这……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