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制碱 (第1/2页)

酵母也是一种生命。 不同于买到的干酵母,天然酵母通过培育喂养,发酵的效果要比成品干酵母好得多,发酵的香气也更浓。 操作不难,就是耗时很长,过程也有些许繁琐。 赵叶青:“现在这个天气,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培育出酵母菌和后续养殖都需要一个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现在确实有些太冷了。 她站起身,把手放在壁炉上头感受温度。 约摸有个二十多度的样子,放在这上面倒是合适。 只是现在里面是生着火的,就怕平时没注意,火灭了之后温度就不稳定了。 毕竟这酵母菌养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等养十天半个月,养成了之后,温度就不需要这么高,冰箱冷藏的温度就能养殖。 以前看晋省的纪录片,那边很多人做面食是不用酵母的,只是每次做完面食后,就留下一小块面,下次做的时候就把那面加进去。 那是留老面的做法,只不过老面的酵母活性并不高。 也有用酵母发酵面粉后晒干碾碎做成干酵母的,不过那种方式做的酵母容易有杂菌,吃着不太安全。 穆奚听得一愣一愣,“养酵母,就没有杂菌了吗?” 就像是自己酿酒一样,都免不得会有杂菌吧? 赵叶青摇头解释,“不会,因为是在密封的罐子里做的,里头的酵母菌被激活之后,会开始有氧呼吸,等到罐子里的氧气被消耗完了,又会开始无氧呼吸。” “此时就会产生酒精,这个酒精不同于自酿酒的酒精,这种酒精是高浓度的,一般杂菌在这种环境下基本存活不了。” 穆奚恍然,“你怎么连这个也会。” 赵叶青眨眨眼,“那可不。” 其实是之前在市里上班,i人不愿意出门,就爱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捣鼓。 在阳台种菜和做点吃的就是唯一的兴趣了。 有段时间迷恋面包,发现很多做面包的老师傅会自己养殖酵母菌,甚至还有专门培育看管酵母的作坊,方法很简单她看看也就学会了。 “需要什么工具,我去给你准备。” 穆奚属于有事就得做的类型,很好的弥补了有些拖延症的赵叶青。 她在摇椅上晃悠,“两个小玻璃罐子,随便装什么都可以,就是盖子得是可以密封的。” 玻璃罐子得消毒,这样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有害菌的滋生。 穆奚把玻璃罐洗干净,用开水烫好后才回房间叫她。 两人把罐子里外的水汽都擦干,赵叶青拿出面粉,往其中一个玻璃罐里舀了几勺,又加了几勺凉白开 ,搅和成糊糊,就盖上了盖子。 “这就好了?” 穆奚手里还拿着另外一个空罐子,愣在原地。 赵叶青点头,“好了,那个是明天才用上的。” 天然的酵母,只需要用到天然的材料就能做好,小麦粉加水。 要是有全麦粉就更好了,还带着外壳的小麦磨成的粉,发酵效率要比小麦粉更高。 把装了面糊的玻璃罐子拿到壁炉上放着。 等到第二天同样的时间,玻璃罐子里头的面糊就开始出现乳酸味了。 打开罐子,用消了毒的筷子搅一搅,把面糊转移到另外一个罐子里继续密封静置,空了玻璃罐就洗干净消毒等着下次用。 第三天的时候酵母菌就被激活了,这时候就开始进入喂养的阶段。 在玻璃罐子里加入一勺凉白开和一勺面粉,搅和搅和,再转移到之前的那个玻璃罐中。 每次转移后,玻璃罐都需要洗干净消毒,穆奚拿着罐子去洗,觉得好笑,“这养酵母最麻烦的事情居然是洗罐子。” 赵叶青解释,“酵母菌发酵会黏在玻璃罐上,不利于每次观察发酵膨胀的情况。” 第四天的时候,玻璃罐子里头的酵母就开始出现发酵膨胀了。 面糊膨胀得是昨天的两倍大小,还出现很多小气孔,把面糊搅和均匀,用筷子撩起一坨放进另外一个玻璃罐子里,继续加水和面粉喂养。 从这一天开始,往后的每天都是,先用筷子撩起一坨放进干净的容器里,加入水和面粉喂养,早晚各一次,直到第十天。 喂养的面粉和水的重量开始增加到两勺。 第十三天,面粉和水增加到三勺。 第十五天的时候,玻璃罐子里面的酵母就已经达到了小半罐。 这时候的酵母已经膨胀到之前的三倍大小。 赵叶青把酵母罐子从壁炉上拿下来,穆奚凑过来看, “这就是养好了?” 赵叶青点头,“养好了,现在就可以用了,不过养的越久越好。” 养好的酵母里面没有出现发霉长毛,发酵正常,气味也是正常的乳酸味就算是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放在一边,每隔三五天喂养一次就可以了。 天然喂养的酵母菌,喂养的时间越长,酵母的活性就越好,这也是个训练酵母菌活性,抑制筛除杂菌的过程。 赵叶青看着玻璃罐就有成就感,这可是自己一把水一把粉拉扯大的。 半个月时间,外头的气温都已经回升到了0度。 终于窗外能偶尔传来一些不一样声音,有时候是鸟叫,有时候是不知名虫子的吱吱声。 “今天要做馒头什么的吗?” 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