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立储诏书 (第1/3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皇弟光义,为宗室次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储君……”

朝堂之上,一封立储诏书彻底击晕了赵老二,也让整个朝堂瞬间哗然,没有任何先兆,不曾征得中书门下商议,就这样给直接搬了出来。

的确不需要跟朝臣们商议,这不就是他们所期盼的吗,明的暗的也不知提了多少次了,商不商议都是同样的结果。

赵匡胤淡淡的看着堂下议论纷纷的众臣,意料之中,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其中最兴奋的当属赵光义了,这幸福来的太突然,怎么老大突然就想通了呢。

与赵光义形成鲜明对比的,那肯定就是赵德昭了。

赵德昭跌跌撞撞的敲开了徐明诚家的大门,不知从何时起,最近来子正师兄家时都是失魂落魄的。

等王浩被请到老徐家的时候,看到的是两张死了爹一般的灰败面孔。

听徐大人讲了一遍事情缘由,初听之下,王浩的心情竟然不是意外,而是兴奋……

当然不是替赵二高兴,实则是兴奋于自己这对小翅膀的威力,果然,历史果然不一样了,从这一刻起,历史已经大大偏离原来的轨道了。

听老徐讲,今早正式立了赵光义为储君,正位东宫辅政国事,因此不再担任开封府尹一职,新的开封府尹将由赵光美接任。

听到这里,王浩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不就是排排坐么,赵大传位给赵二,赵二再传位给赵三,最后再由赵三传位给赵大的儿子……

想的很周到,然而这种比谁活的更久的排法明显不靠谱的很呐,难怪这俩师兄弟会是这样一副死人脸。

其实如果让他俩知道原本的历史,应该就不会是这样一副死人脸了,老实讲,如果赵大真只有五十阳寿,这提前立储并不是坏事,至少能少去以后的很多破事。

说不定你赵德昭还能得个善终也不一定,不过看现在赵老大这种排排坐的安排法,这善终之路仍然艰难。

不知道你老爹是咋想的,这么馊的主意都能想的出来,以后应该还会有一份遗诏言明排排坐的位次。

如果以后真有这样的一份遗诏,那就真的是要将赵光美与赵德昭驾到火上烤了,他还是高估了赵光义的人品。

发生这种事情,再怎么安慰都没用,于是三人一道再老徐家的书法中叹气,不同的是王浩只是假叹气。

此刻的他,真想为他俩弹奏一曲笑傲江湖,助他俩爬出这泥坑,这种事情真有那么重要吗?金钱至上的王浩不会明白权力这种东西对于人的诱惑力。

“贤侄以为陛下下一步会作何打算?”还是老徐率先打破了沉默。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王浩文不对题的说了这么一句。

“这是……”两人听了个一头雾水。细细咀嚼着这句话。

“徐大人,陛下这么安排其实是好事,眼下朝堂上的局势你我都知道,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还恐将引起时局动荡也未可知。”

“话虽如此,只是……唉!”徐明诚不禁又是重重一叹,自己一心往上爬,想着用一身才学为国做点事的老徐,眼见着政治生涯即将走到尽头,不由得他不唉声叹气。

“殿下还年轻,如今陛下的安排再明显不过了,殿下更应该振作一些,好好在军中混出点名堂才是正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意思殿下懂吧?”

“德昭明白,”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的,自从赵普下野,自己就基本绝了那个心思了。

只是之后子正师兄与王浩的出现又给了自己一点希望,尤其是那次烧了控鹤营的营房之后,父皇表面上对自己一番痛责,然而次日进宫问安之时父皇便趁无人时随口赞了一句此事做的不错,直令得自己暗呼先生真乃神人也。

离开了气氛压抑的老徐家,带着这个好消息的王浩,连着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这对自己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

原本的历史上,赵大差不多也就一两个月的寿数了,然后就是赵二登基之后一大堆让自己的皇位合法化的骚操作。

现在这样,至少能让权力和平合理的顺利交接。抛开赵二的人品不谈,权力的顺利交接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件极重要的事。

貌似这每个朝代的第二代交接都要出些幺蛾子,秦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