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摊丁入亩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话落,刘备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张与身上,似乎都在期待他能拿出什么样的妙计来解决这件事情。 张与听此,脑子里快速划过了汉朝正实行的户籍和税赋政策。 汉朝的户籍制度就是指编户齐民。 即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口,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 这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就称为‘编户齐民’。 而汉朝的赋税,主要分为力税、土地税和人口税。 力税简单来说就是徭役,就每年抽出一个月时间,给家乡挖挖河道,盖盖桥什么的。 土地税就是指田税。 其实汉朝的田税很低,基本上是古代最低的土地税了。 但汉朝的人口税就比较高,而且也很杂。 不仅有针对14岁以下的孩童收取的口赋,和针对15-56岁的成年人收取的算赋外,还有些杂七杂八的户赋、成年男子的更赋、以及胡乱摊派的献费。 这还不包括地方官胡乱收取的费用。 这些在太平盛世还好。 但是到了天灾连绵,战乱四起的时候,弊端就会显现出来。 百姓往往因为没有风险抵御能力,而被迫卖田卖身,成为豪强或世家的奴隶。 再或者远走他乡,成为黑户。 至于那些豪强或者世家,在获得百姓和田地的同时,为了躲避高额的人口税,往往会将故意隐瞒这些人的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大汉的平民日渐减少,流民越来越多,可世家却越吃越肥的原因。 当然了。 大汉还不至于全都是这种世家。 只不过利字当头,清流世家还是少见罢了! 思及此,张与看着手中账本上,相差甚多的数据,也不由得感慨一声: “百姓活的这么艰难,这些世家还真是敢啊!” 上吃官府,下吃百姓,真是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 “谁说不是呢?可偏偏,这些世家也扭成了一股绳。”刘备叹气一声。 而另一边,荀彧和麋竺则是保持了沉默。 张与眼中精光一闪一闪,突然开口问道: “主公,文若,子仲,若是我要遏制地方世家,换税赋制度和原本的户籍制度,你们怎么看?” 他这个新的办法一出,一定是会动摇世家的根基。 主公若是同意自己的想法,就可能会得罪天下世家。 如今天下争锋的时候,得罪了世家,就相当于断绝了大批人才。 别的不说,陈群、钟繇这些人只怕不会来了。 荀彧乃是荀家人,他本身就是世家的代言人。 至于麋竺就更不用说了,财大气粗,家中仆役便足有上万。 所以他这个想法,解决上党世家是其次,保证内部团结才是第一。 闻言,三人一愣。 随后刘备拍了拍张与的手,并没有对他这‘大胆’的想法说什么。 而荀彧一愣神,随后真诚开口: “说实话,若你要改变的大汉的制度,可能我会反对,毕竟我还是荀家人。 但上党暂时与荀家无关,所以我没有什么意见。 若是能快刀斩乱麻,也是个好主意!” 见荀彧不似作假,张与也笑着点了点头。 当然了。 荀彧心里会不会担心这么发展下去,影响到荀家的未来,那就不知道了。 但他的话也不错。 荀彧是颍川人,就算并州天翻地覆,跟他颍川,跟他荀家,关系都不大。 毕竟顶在前面的是刘备,而出主意的是张与。 就算是有火力,落到荀彧身上,也不大了。 荀彧话落,没等张与来问,麋竺就主动开口了。 只见麋竺无奈一笑,抬眼看着刘备三人,温声道: “我自然没有意见。麋家乃是商户,能有今日是我一手打拼出来的,自然没干过这种隐藏百姓,逃避税赋的事情。” 他要是真的这么干了。 就凭麋家的财富,没人撑腰的麋竺,只怕等不到遇见刘备,就直接被人揪住辫子,吃拆入腹了! 闻言,张与也松了口气。 荀彧和麋竺都没有问题了,刘备也表态了: “子和说过,有些人该是备的,就是备的;不是,也不必强求。” 这话也很明显了。 四人一致通过,张与便直接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如今并州人丁稀少,税赋也不够,还有匈奴鲜卑张燕为患。 如此内忧外患,暂时不宜大动世家。 这样,我们带来的百姓,就全部按照新的税赋制度来办。” 闻言,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张与见此,继续开口: “除了徭役暂时不变外,将田税、算赋、口赋还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税赋全都归到一起,划定标准。 不再以人丁作为征税对象,而是以土地代替。地多的,就多交税,地少的就少交税。 同时,放松户籍管控,允许百姓自由的通过劳动力赚钱,这部分百姓就直接按照商税来处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