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喂不饱 (第1/3页)

好书推荐: 镇军将军

开皇十九年二月一日,即东路将帅从大兴出京后的第十一天,北伐东路元帅、幽州大总管、皇太孙杨林的这支队伍在一路上连续接收了数支部队,规模越来越大,初具几分大军气势的队伍,到达了河东蒲阪。

一路上,除了易风自怀荒带入京的八百侍卫室近卫军以及一百旗卫外,出京后又在灞上军营接收了皇帝拔给他的一千车骑府兵,这是来自灞上蓝田地区的京畿府兵,一千人马来自于十个不同的车骑、骠骑府,抽调而成。而到了渭北冯翊时,又在那里依旨接收了早候旨等侯的几支兵马,皆是来自关中京畿附近的府兵,有骑兵也有步兵。等到易风一行经蒲津大桥渡过黄河到达河东后,最后一支皇帝调拔的兵马也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他们正是来自弘农杨氏的宗团骠骑,一千宗团重骑兵,两千步兵。加上之前沿路接收的几支兵马,皇帝拔给易风的兵马达到了一万总数,远远超出了原订的六千之数。其中重骑兵一千,轻骑兵三千,步兵六千。七千是京畿地区府兵,三千则属于宗团骠骑这样的精锐部队。

或许是先前的刺杀事件,或许是因为临时换帅,皇帝对太子并不太放心,或许是对于此次战事太关心,皇帝给易风一再增派兵马,除了给予易风东路各州府的十万兵马统兵之权外,又给他从京畿拔调了一万兵马。虽然其中有不少是京畿的府兵。许多人多年不曾上过战场握锄头的时间比握武器久的多,可依然也还是隋军精锐,比起兵部名册上幽州府的边兵要强的多。

队伍不断的膨胀起来。易风的亲卫,皇帝拔调的府兵和宗团骠骑,另外还有跟随易风一起出京的幽州府十总管以及此次配属东路的另外十位统兵总管。李渊等新赴任的十总管们,都是关陇贵族,甚至是大贵族出身,此次前往幽州出任总管,每个人都带了一支家将亲兵团。数目之多。让易风都为之惊讶。唐国公李渊这次终于得以外任,除了老婆孩子按制不能带着上任外。他几乎是把整个唐国公府给搬来了。几房妾侍随从,数十侍女婆子奴仆还不算什么,光是李家豢养的家将私兵就有一百余人,然后李渊上任。又从京郊的各个庄子上抽调了大批青壮庄丁护卫一起上任,除此,李渊还把李虎的其余子孙也拉来了大半,叔伯兄弟们一大堆,都要带着去上任,协助自己。而每个叔伯兄弟们,又都带了一队家丁护卫,如此的最后结果就是,李渊一个人就带了十几名族人以及李家的多达近千人的家将亲兵团。

易风总算是看到了什么叫做门阀的底蕴了。李家自李虎到李渊,不过三代而已。可就这么三代历三朝到如今后,却已经形成了一支不可小瞧的势力了。虽然李家好些年失去了领军人物。在朝中一直不上不下。可这次李渊一获得了实职要缺,当上了幽州府下的一个小总管,李氏家族立即全族相助,族中出动了十几个人跟随相助外,还调动集合了一支忠诚极为可靠的千人家丁团。有了这样的一支队伍,李渊就算是第一次外放。第一次到幽州任职,可也一样能迅速的掌控州府。不会被手下架空。这就是世族豪门们的底蕴。而李渊这样的家族在世家中还只能算是二流,一流都还算不上,更比不上那些超级大阀。可以想象,那些千年世族们的底蕴有多么的强大。

李渊带了一千多的亲友团上任,其它人也不比他差。

乐平公主女婿柱国李敏、皇帝女婿襄国公主夫君易风的老丈人李长雅、皇帝的义孙杨义臣、易风的三舅佬爷,柴绍等,一个接一个的都是大贵族,哪个在京中不都是排的上号的家族。他们出任总管,跟李渊无二,都带着自己的亲族朋友,以及一支数量极大的家将家丁团。除了这些数量不菲的家族武装外,还有同样数量极大的一群人,那就是沿路被这些贵族们雇佣的民夫。他们多是直接在沿路上雇佣而来,替这些去上任的贵族和他们的私兵们搬动行李、辎重。另外还有数量不少的则是直接由沿路各地衙门派来的差役,他们知道路过的是当今皇太孙,又是东路元帅,还有二十位总管,一大群的各级官员,哪敢有半分怠慢,纷纷派出手下差役并临时征发了许多民夫,帮助这些贵族们。此外,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路过,而且又多是贵族官员们,也引得附近的许多商人闻风而动,纷纷带着商品前来,跟随在队伍的后面。每日等队伍停歇宿宫的时候,附近就立即变成了一个临时的集市,商人们努力的做着这临时生意。卖酒卖肉卖小吃的,甚至还有卖唱卖艺哪至卖身的,简直是五花八门。

等易风一行到达河东蒲阪汇聚了最后的一支三千人马时,这支队伍已经越发的鼓胀的有些吓人了。

这支队伍起码有三万人的规模了。

当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