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朱元璋的教导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第270章 朱元璋摇摇头,脸上有些嘲讽的笑容: “他现在一定在想,咱会觉得他在这件事、乃至所有事的处置上比咱愚蠢,咱也比他更高明...” “这都是小聪明,这就是他不如胡惟庸,也远胜胡惟庸的地方...” “逢君之好?”朱雄英暗暗的想着。 到底是乱世厮杀出来的能臣,一件案子的处理竟然能完美至斯... 面子里子都有了,自己还不受影响。 当真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要不是碰上老爷子,怕是... 朱标低头沉吟了半晌站起身,走到朱元璋身边替他缓缓的按着肩膀,缓声温和的说道: “父皇...” “您也不是头一天知道韩国公的这个毛病...” “毕竟是跟了您多年的老臣了,不妨优渥些,他都那么大岁数了,您何必...” “常言不是说了,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况且韩国公跟着您转战南北,堪为我大明第一功臣...” “第一功臣?”朱元璋有些感叹,又有些盼望: “是啊,他要是死了,咱就会立刻以大明第一功臣的身份将他下葬,追封他为王爵,配享太庙,赐葬钟山...” “他的长子李琪,咱也会调高他的食禄,承袭韩国公,世袭罔替,世代免死...” “咱更乐意给天下一个君臣相知的美名...” “可...”朱元璋眼神带着凌然的杀机: “老而不死是为贼,谁能想到司马懿一个老弱多病的老翁,一个七十岁都是大魏忠良的重臣,竟然成了晋高祖宣皇帝...” “三千死士拿了天下...” 看着朱元璋杀意腾腾的脸,朱雄英有些发怵,给老爷子捏腿的动作不由的停顿了下来。 以往老爷子在自己面前都是一副笑呵呵的邻家老大爷的样子,这次骤起杀机,简直有些吃不住。 想了想才糯糯的说道: “您龙体健硕,这些事是不是...” “呵!”朱元璋呲着牙冷笑一声,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朱标: “等到时候就晚了!” “你爹虽然不是曹芳,可他威望够了,却还不够狠,这妇人之仁搞不好就会要了他的命...” 说话间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手,缓缓的话似乎在陈述一个事实: “当一个强势的皇帝也就是咱死后,大明的权力就会出现空虚,不论是谁,不论他如何的貌似忠良,形似贤人,他都一定靠不住...”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在这八个字面前,没有绝对的忠诚,咱也从不相信有绝对的忠诚...” “咱多盼着这天下多一些诸葛那样的人呀...” “一个江山只有一州之地的丞相,生生捧成了千年不遇之圣贤,身负无双才具,不篡庸主之权,这样的人不说凤毛麟角也是绝无仅有...” “起码他善长就不是...” 朱元璋眯缝眼,轻轻的攥着朱雄英的小手,像是在谆谆教导一般语重心长: “标儿,大孙,你们千万要记住...” “李斯篡改遗诏,周勃陈平弑王杀帝,霍光废立天子,就连武周一个妇人,都敢篡了大唐的皇位...” “更不要说是司马懿、李善长这样根基深厚、人脉盘根的勋贵首魁...” “在大位面前,就算是根基浅薄如杨坚,禁军统领出身的赵匡胤,都敢以迅雷之势改朝换代...” 说到最后,朱元璋又低头看着朱雄英问道: “大孙,你不是喜欢李世民吗...” “是,唐太宗虽说私德有亏,教育子女也不甚好,但孙儿以为他是个好皇帝...” 朱雄英说着又抬头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朱标,要是当爹的身子没什么问题,将来也是太宗,也不知道将来他和老李谁更好色... “呵呵呵...”朱元璋笑了笑接着说道: “那你还记得他说过的话吗?” 不等朱雄英回话,朱元璋又自问自答道: “他在亲征高句丽前,那时候李靖已经七十三岁了,老病不能从军,太宗亲至其家,抚起背曰...” “勉之...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 “难道李世民不是一代雄主?晋阳起兵,少年厮杀,君臣早定...” “大唐的江山有一多半儿都是他打下的,那可是一个打了一辈子仗的军头啊,连他都害怕...” “况且李靖就比李世民早死了八天...标儿,大孙,你们知道这意味什么?” “儿臣不愿猜测...”朱标脸色如常,朱雄英却吃惊的瞪大了眼睛: “您是说...” “咱也不知道...”朱元璋摇摇头,又自顾自的说起来: “没有谁天生就是皇帝,都是乱世厮杀的虎狼,谁能信得过谁?咱又能信得过谁?” “如果善长早死,咱乐意给他个萧何之遇,留下一段佳话,可这几年咱一直掰着指头算日子,你说他都快七十多岁了,怎么还不死?难不成他果有天命?” “不过咱这几年身子还成,还能再等他些时候,要是...” “不想体面了,咱就...呵呵呵...” “你们给咱记住一句话,将帅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