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赶紧滚蛋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雄英虽说胡闹了些,但是还是很讲义气的,他能干出这上了船就抽跳板的事儿?” 朱椿瞥了他一眼。 蜀王朱椿一副书生的模样,却身材修长,并不文弱。 微风吹拂着他的束发绳与身上的袍摆,带动腰间挂着的双鱼玉佩发出悦耳的叮当响声。 诗书的儒雅和皇家的尊贵相合,风姿显得十分卓越。 他看着往河面上张着大嘴接鱼食的锦鲤,顺手撒下一把鱼食,倒是丝毫不以为意: “嗨,要我说,去就去,不去也成” “先生上午讲的左传隐公篇我有几句没琢磨透,还不如回宫看书去...” 朱桂今年才九岁,最沉不住气,他亲娘是郭惠妃,和朱椿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秋天风凉,郭惠妃怕他着了风寒,褂子外头让他多加了一个坎肩儿,膝弯儿处还绑着一副毛茸茸的护膝。 好不容易出宫玩一趟,他当然不希望有人打退堂鼓,他和朱椿是亲兄弟,说话也没有什么忌讳。 朱桂扶了扶头顶的六合帽,赶忙阻止朱椿道: “哥你可真是个书呆子,你又不考状元,琢磨这么多干啥?” “什么话!”朱椿看着弟弟一副不求上进的模样有些生气,面带愠色的说道: “观史明智,读经正心,诗词歌赋亦是养气功夫” “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别闹了!”朱梓打断他们,他今年十四岁,是宫里的外藩年龄最大的一个。 自前几个月朱榑(fu四声)就藩青州走了之后,他就有些支棱起来。 关键他擅拳脚,平日里没事就喜欢纠集几个宫里的元人武士练撂跤。 一来二去倒也有些成色,起码嗓门十分的洪亮。 朱梓又抬头看看天色: “让太监去坤宁宫看看,雄英不来咱就先去宫门等着...嗯?” 这时候朱梓突然眯缝着眼看向远处:“那是...朴仁勇?他怎么来了?” ...... “嘿嘿”朴仁勇满脸堆着笑的走过来:“见过众位殿下!杂家有礼了” 对于这个皇上身边的太监,朱梓他们也不敢怠慢,调子放的极低,纷纷见礼道: “见过朴公公” 朱檀看着朴仁勇有种不好的预感,但还是强自打了打精神问道:“朴公公这是?” 见过礼之后,朴仁勇突然一改之前的谦卑和温和的笑容。 瞬间是一副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模样,仿佛朱元璋附身,目光捭阖的看着几位宫中的藩王: “皇上口谕,这...” 朴仁勇打了一个磕巴接着说道: “哪来那么多花花肠子,一个个想造反呐?给咱哪来回哪,赶紧滚蛋” 这是朱元璋随口秃噜骂娘的话,免得有碍视听,朴仁勇还多少润色了些。 朱柏一行人听着他们爹的大白话圣旨,脸上不自然的抽了抽,露出一丝苦笑,面面相觑一番,纷纷拜倒: “儿臣遵旨” “唰”这时候朴仁勇捭阖的目光一收,重新换上那副谦卑的表情,赶忙躬身上前扶起几位小王爷: “几位王爷快快请起...” ...... 朴仁勇走后,朱梓和朱柏面面相觑半晌:“那...咱回?” 朱椿无所谓的耸耸肩: “回呗,你还想抗旨?” 朱桂小脸上带着沮丧: “早知道咱们就不等英哥儿了,说不得这会儿就已经出宫了” “回吧,现在说这还有啥用...” 正在这时候,朱标牵着朱雄英的手走了过来。 他们父子俩也是一身的常服打扮,朱标一边走一边还用扇子扒拉着挡在面前的柳树枝条。 看见朱标走过来,朱梓他们眼前一亮,连忙喜滋滋的见礼: “见过大哥” 朱标没说话,先欠着屁股倚靠在池塘边儿的栏杆上,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 “课业都完成好了?” 朱桂一纳闷:“晌午能有什么课业” 突然像是想到什么似的,面带期翼的看着朱标。 他以为是朱标向老爷子求了情,八成是过来带他们一块儿出宫。 想到这,朱桂直接上前拉住朱标的手: “完成好了,早就完成好了...” 朱标点点头: “不错...不错” 说着突然扭头看向秦无用: “传孤的令旨给朱善,今儿个他们课业加倍” “啊?”这下不仅朱梓他们目瞪口呆,眼珠子差点掉到地上,就连朱雄英都扭头诧异的看着朱标: 他也以为朱标是来替朱柏他们向老爷子求情,好让他们也一块儿出宫玩儿。 朱雄英深切的知道,老爷子的这种恩典,朱标求起来并不难。 颁赏许愿、施恩诸王,这不就是朱标的拿手好戏? 只是如今看来...分明是落井下石啊,他爹这一套他又没搞懂。 这时候朱标站起身,冷着一张脸看着他们: “刑场有什么好看的,那是什么好地方?非要伸着头往前凑热闹?” “孤看你们还是太闲了,今日课业翻倍,做完放在文华殿前殿,孤明日阅看” 朱梓五个人都泥了,懵着一样脸看着朱标。 过了半晌,才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扭头瞪着朱雄英,牙齿咬的咯吱咯吱响:肯定是这个坑货... 朱标看弟弟们不吭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