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小人的算计(一) (第1/2页)

第367章 一转眼,就是夏天了。 再过几日就是大暑,宫里,朱雄英被五个师傅连轴转一般的拾掇,茶饭不思,浑浑噩噩。 但他丝毫不敢懈怠,封了太孙,身份不一样,如今分开教学,所有的人全部围着他转,十几双眼睛盯着,就连累了想停下喝一碗冰水,都是一个奢侈。 痛,但并不快乐。 而宝钞提举司更是热的流油。 这个衙门隶属户部,是专门管印钱的衙门,下辖一个正使,一个副使和若干个吏员与工匠。 而身为提举司正使的赵勉,正在前堂脱了官袍,手里拿着一把蒲扇,一边扇风一边滋儿砸的喝着茶。 后堂,就是工匠们做钞纸的石槽,石槽里加了石灰水,正咕嘟咕嘟的冒泡,几个工匠拿着大木棍子在里头卖力的搅和。 蒸气扑过来,让这个地方又潮又热。 按理来说,他这个正八品的官儿,用不着受这样的罪。 可说起来,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刚开始,他新官上任三把火,需要给上官干出个精神头,后来… 自从那一回,宝贝儿子突发高热,俸银又被自己喝了大酒,为了给儿子治病,他就顺手在一些报废的宝钞堆儿里头拿了两张。 印好的宝钞有数,但这些做坏的宝钞是需要回炉报废的。 但这个钱也能花出去。 大明对宝钞监管极严,防伪也是天下独一份,从钞纸、印泥和图章,都是绝密的配方,绝无造假的可能。 之前句容倒是有个能人,自己汆了个锡版开始印刷宝钞,可后来案发被捕,那些抄出的宝钞,在他们这些内行里来看,一眼假。 但他这个是真钱,这些墨印不显、字迹不清,或者图样有些走形的,只要不是太过严重,市面上的百姓都买账,最多,他们想着应该是保存不善,潮了湿了,并不耽误花。 他也格外的迷信,所以他有自己的规矩,单日子拿一张,双日子拿两张。 面值也不大,一百文、两百文、最大的才一贯。 他是武官的出身,也是从兵荒马乱的时候过来的,说实话,他不看重钱,当年大军粮饷吃紧,他就把家里的家产全部变卖,用来给资助大军发饷。 但这些守着芝麻小位、老婆孩子热炕头,一眼看到死的日子,让他有些恐慌。 尤其是当今天下太平,再也没有当年那种快意恩仇、纵马联营、大酒大肉的生活,就连喝顿好席面都要抠抠搜搜的省上两个月更是让他极为难过… 他想搞一把大的,从宝钞源库里拿出几摞…或者多印几摞不入库,账面上做个假,也看不出来… 但是他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搞定的,所以,他需要一个关系网,一个从上而下的强大关系网。 他也认得清自己的定位,一个没有领导的武夫,早晚出事… 所以这些日子,他叨上了新晋户部尚书郭桓… 那个人和栗恕那种怂货不同,他是太原上来的地方官儿… 地方官就算是不贪,连年的孝敬也不会少,在这个染缸里头,他不信有什么清风明月一般的人… 想起这些,他又开始琢磨起郭桓… “按理来说…他那样的人只想要权力,是一个除了官位什么都不顾的人,可是人就应该有软肋,如今开了头,下面该怎么走呢...” 想到郭桓,他又开始头疼了…伸手把一盅茶倒进嘴里,叹气个不停… 如今既然当了文官,他也学着文官的那套附庸风雅。 喝茶、读书。 但这个对他这个杀伐出来的武夫有些难。 喝茶喝不出好赖,读书更是他娘的看不懂,好不容易想起来一句名言,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还说的不对,更丢人了… “唉…”赵勉叹了口气,把茶水咽下,嘴里嘟囔着: “之前托袍泽把自己从户部调到边军的事儿,怕是又没信了…” 他正惆怅着,外头突然一顿嘈杂,随着嘈杂撞进门一个人: “大哥…大哥!” “这天真热啊,老弟我刚才去钓鱼,嘿!钓着钓着睡着啦!” 正说话的这个人,他是宝钞提举司的副使,李桐。 看得出来,他们关系不错,作为朝廷命官,他们颇多江湖习气。 李桐也是布衣打扮,进了屋躲过炎热的日头,还撩起袍摆,在肚子前不住的呼扇着。 赵勉给他倒了杯茶递过去: “喝口水…” “诶!”李桐答应一声,做到赵勉前面的椅子上,端着热茶一饮而尽,烫的直呲牙,嘴里还不住的说着: “嘿嘿,弟弟这人太过疲懒…不像大哥似的,日夜守在这儿…要了命了…” 赵勉微微一笑: “朝廷命官,实在不敢放松啊” “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 “哈哈!”李桐也是笑着纠正道: “应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要顺应天道,才能生生不息...嘿嘿嘿” “您漏了怯了...” “哦?”赵勉挑了挑眉毛,端起茶盏轻轻的啜着,以此掩饰尴尬。 李桐却仍自不觉,他是个读书人,赵勉话里的毛病,他之前就不少挑。 关系在这呢! 他仍自喋喋不休的,像个话痨似的: “嘿!大哥,您说这事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