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皇长孙你好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秋风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秋天是一个好季节,无数的文人骚客在秋天留下自己的痕迹。 老百姓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意味着粮食,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有了收成。 朝廷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意味着税收,意味着风调雨顺、府库丰盈。 草原上的敌人,也喜欢秋天,因为秋高马肥,这个时候的骑兵是一年最能打的时候,意味着劫掠,杀人,战争,战利品! 在这个环境下,朱元璋下令,大明每年必须进行秋操,检验大军的战斗力,以此来震慑溃败在草原上的敌人,也在敌人扣关的时候能够让朝廷的大军及时作出反应。 同时作为宗主国的大明也为了给那些周边的小藩国亮亮肌肉,就是明白的告诉他们,不听话就要挨揍! 所以每年的秋演还要邀请东瀛、高丽、暹罗、安南等国留在在应天府的常驻官员一块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是个流氓,前几年每次看完军演之后,还要强迫...嗯...暗示...嗯...鼓励人家写一篇观后感,大致意思就是大明军队多么能打、国力多么强盛、百姓多么和谐、老夫多么震撼等等。 总而言之,不管自愿还是非自愿,都得把自己国家写的十分磕碜,把大明写的十分威猛,然后老朱同志亲自审查过后再转发给各国的国王。 譬如高丽的李成桂,东瀛的那个什么天皇都收到过这样的邮件,之后他们还要感恩戴德的向朱元璋上谢恩的折子,表示愿意在爸爸的领导下永远的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 落后不光要挨打,还要忍受耻辱! ...... “起了吗?”朱标直接推门而入,看见朱雄英穿戴整齐、精神奕奕的等着他,十分诧异的感叹道: “你这股精气神儿要是能用到读书上那该多好!” “见过父亲!父亲教训的是!儿臣受教!”这几日朱雄英格外的乖巧,自从前几日的事情就那么不了了之,他总是害怕朱标秋后算账,到时候给他来个狠的! “嗯!”朱标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 朱标拉着朱雄英的手正要出去。 “等会儿!” 马皇后手里拿着个包袱走了过来,先是揉了揉朱雄英的小脸,喜笑颜开:“俺大孙可真俊!” 又扭头对朱标说道: “标儿,把这个给你爹带去,今儿忙,没功夫吃饭,先垫吧几个菜盒子,要不他那胃疼的老毛病又该犯了!” ..... 奉天殿里,朱元璋穿甲的功夫也不闲着,看的出来很高兴,毕竟自从当了皇上之后就很少有这样热血沸腾的时候了: “小三,小四,咱说你俩可不是个东西,咱不诏你们,就不知道进宫陪咱说说话?” “阎王不管小鬼不收的,蹲在家里当起来土财主了!你俩要孵蛋呐?” 小三是巩昌侯郭兴,小四是武定侯郭英,都是朱元璋的侍卫出身,淮西二十四将,嫡系中的嫡系。 郭兴一头的白发,看着比朱元璋还显老:“哪能啊!咱不是看皇上太忙,怕耽误了皇上的大事!” “怕耽误咱?你可给咱滚一边儿去吧!” 朱元璋翻翻眼儿,朝着郭兴的屁股上就是一脚: “那些杀才就数你个狗娘养的不像话,咱成亲那天都敢听咱的墙根儿,你还有啥不敢的!” “不干咱的事儿,咱不敢,那是汤傻子撺掇的,嘿嘿!嘿嘿!” 看着郭兴在朱元璋面前就跟憨子似的,其实他能打,非常能打,争天下的时候战事吃紧,这厮连着七个月没有脱过战甲。 这个老家伙现在是鹰扬卫的指挥使,也格外的桀骜不逊,正因为如此他带的兵不归五军都督府管,属于侍卫上职军,只有老爷子能使得动! 朱元璋穿好了盔甲,顺手拿起刀挥动了两下。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虽说只是一些简单的劈砍格挡动作,但也显得杀气凛凛。 他这把刀看样子得有个三四十斤重,是把双手持用的刀,刀柄和刀刃几乎一边儿长。 蓝洼洼的刀口磨的薄如蝉翼,离着十几步,都能感受到那把刀散发出来的森然的寒光。 武定侯郭英年岁比他哥小多了,今年还不到五十,只是脸上从眉骨到嘴角有一条深深的刀疤,模样显得有些...非常凶恶。 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干的最顺手的事儿就是杀人,看老爷子忙着舞刀也接茬笑道: “皇上的刀法真是...好..额...什么来着..那个..巧抢天弓!小殷子?” 末了,这厮怕自己的话没有说服力,还用胳膊肘拐了一下旁边的驸马都尉梅殷。 梅殷撇撇嘴,真不想搭理他:这老家伙武夫出身,就认识那几个字儿,连成语都用不对,还整天的臭显摆,真把自己当个文化人儿了?也不嫌丢人! 不过不搭理他还不成,这老不死的仗着是自己朱元璋侍卫的出身为老不尊,最是不讲理,对于小辈动辄打骂....不光是他,这些老家伙都不讲理! 关键是这老家伙贼能打,别说是他,小一辈的勋贵子全都没跑了,经常挨这老家伙的揍。 “也就是我爹死的早啊!老丈人还顶不上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