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寿宴之上(二)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说着又整了整衣冠,肃然的向朱元璋一揖到底: “皇长孙体恤万民、不辞辛劳、不避艰苦,堪为大明楷模,臣等为陛下贺” “臣等为陛下贺...” “呵呵呵...”朱元璋笑了一声,扭头看向朱标: “太子,朕的大孙,你教的好啊” 朱标慌忙行礼: “儿臣不敢居功,雄英...全靠父皇母后栽培...” 朱元璋摆摆手,扭头看向朱雄英: “大孙,你接着说” 看着朱元璋鼓励的眼神,朱雄英接着说道: “孙儿以为,这印着指印的绢帛,不只是一个物件儿,也是印在百姓心中的一杆秤,更是洪武善政在百姓心中扎根的见证” “圣人有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谓之有了政治宽厚清明,所以有了百姓的纯朴忠诚” “这一个个的手印,又何尝不是我大明朝君明臣贤、万众一心的真实写照!” “更是大明远迈前元的见证,亦是天下百姓对于皇爷爷的感恩之心,是天下的民意丹心,赤子之情!” 说到最后,朱雄英一撩袍子跪下: “孙儿借此一片民意,唯愿陛下万寿无疆” “好!”朱元璋暴喝一声,看着臣工们笑着: “咱大孙说的多好!啊?” 大臣们都不是蠢蛋,气氛既然都已经烘托到这了,在朱标的带领下,异口同声的说道: “臣等亦是如此,唯愿陛下万寿无疆...” “呵呵呵,都起来吧”朱元璋摆摆手,吩咐朴仁勇: “把这个绢帛...不,这个叫...民心一片裱起来,挂在咱的书房里头,咱要天天的看,日日的瞅” “呵呵呵,大孙”朱元璋笑了笑,扭头看着朱雄英: “第二件是啥?拿出来让咱瞧瞧” “是...”朱雄英扭头拍了拍手掌,赵墩子和李忠抬着一袋子粮食走了过来,看他们吃力的样子,这袋粮食怕不是得有五十斤上下。 罕见的,朱雄英有些羞臊,脸上带着些不好意思: “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还是那一千口子百姓...” “孙儿挨个看了他们家的米缸,如果他们仓中禀实,孙儿就会小小的...捏他们一扭扭的米,左右不过十几粒米,最后积攒了一袋” “所以这次,孙儿起名叫万民朝天粥...愿我大明百姓五谷丰登,粮谷满仓...” “好,好啊”朱元璋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他是从那个饿死人的年代过来的,他一贯的理念就是金银万千,不如仓府禀实。 朱雄英小小年纪又长于深宫,没有吃过苦,却能如此深刻的领会到这个道理,他现在对这个大孙子是越来越满意了。 想了想站起身问道: “光禄寺徐兴祖何在?” “臣在” 朱元璋指了指那个米袋子: “去把这袋米煮了,让他们大伙儿都尝尝” 说着虎目扫过下列的群臣: “你们都是沾了咱大孙的光,能够喝上这一碗万民粥!” “这是百姓的意志,是百姓对咱朱皇帝的爱戴,不光你们要把他喝光,一会儿也要给咱盛上满满一碗” “臣等遵旨”大臣们非常高兴,这种上午酒宴,要是喝酒的时候,能够有一碗热乎乎的粥暖暖胃,那就太舒服了。 六部的尚书、侍郎,东宫的一些教书先生,还有翰林院都察院,这些书生出身的文官,都是一副赞许的目光看着朱雄英。 他们这些传统的儒家出身的官员,人生理念就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还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当然,在老爷子这,他们没人敢开口说君为轻,但是也不耽误他们欣赏朱雄英这种爱民恤物的品质。 甚至刚才因为朱雄英的表现,让刘仲质、朱善、刘三吾等一众东宫的师傅,看着身边的同僚,自得掸了掸袖子,一副显摆的样子。 正在这时,朱元璋扭头温和的看着朱雄英: “知道百姓不容易,知道去看看他们” “你能有这个心,咱比过一百个大寿还要高兴!” 说着,冲朱雄英招了招手: “来,坐咱身边” “是,孙儿遵旨” 等朱雄英坐过去的时候,朱允炆和朱允熥的寿礼已经献完了,朱允炆是一本儿自己写的孝经。 而朱允熥的寿礼...乖乖,看的朱雄英瞠目结舌。 他分明画的是一个猴儿,非说那是画的老爷子... 之后就是驸马们的寿礼,这群驸马基本上都是武勋的子嗣,像今年刚成亲的李坚、陆贤,他们的爹就是都督府的指挥佥事李英和吉安侯陆仲亨。 不过也不尽然,像另一个今年成亲的驸马王宁,就跟武官不搭噶,他是大户人家的儿子。 不过倒也是一表人才。 朱雄英看的清楚,虽然这群驸马是以大驸马李琪为首,可有什么举动都会下意识的看一眼二驸马梅殷。 梅殷他爹梅思祖虽然是个开国的侯爵,但是也远不如大驸马李琪他爹李善长。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