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年礼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第182章 “要给文华殿教过我的师傅们送些年礼...都谁你知道吧?” “李希颜、刘仲质、刘三吾、朱善...他们的家...你不认得路就去春和宫问傅让,让他派人送你去” 说着话,朱雄英从身上掏出一把钥匙递过去: “你先去库房,把我挑出来的几套文房四宝拿出来,就放在乙字库进门头一个柜子里” “而后你再从库里斟酌几匹云锦,云锦每人两匹,要一匹素色,一匹花色,花色的送给他们的家眷...” “再去尚酒局和尚面局拿...算了,给你银子你出宫之后买吧!” “出宫之后给每人买两坛好酒、五斤好茶叶,五十斤腊肉、腊肠,最后再买五十斤米面” “嗯,差不多了”说着朱雄英掰着手指头算起来: “一副文房四宝、两匹云锦、两坛好酒、五斤茶叶、五十斤肉、五十斤米面...这礼也不算薄了” 说着扭头看向李忠: “对了,一定要和师傅们说...就说这是学生的年礼,请师傅们千万收下” “要办的慎重、妥当,不能出差错,我再教你几句话,就说...” 朱雄英说完,从身上拽下来一块儿令牌递给他: “记好了就办差去吧” “是,奴婢记下了”默默的记住朱雄英的话,李忠拱拱手退下,他不识字且有些木讷,可记性却出奇的好。 而朱允熥却有些不解的看着朱雄英: “大锅...为啥要送年礼?” 他毕竟才四岁,看不懂这许多的人情。 “哈!”朱雄英一笑,掏出帕子擦了擦他脏兮兮的小手: “五十斤米面,就能给换一个礼贤下士、仁厚敦实且尊师重道的名声,搁你身上你咋办?” “为了名声嘛,不寒碜!” 可看着朱允熥眨眨眼睛,一副听不懂的样子,不由一摆手: “嗨,我跟你说着干啥!你又听不懂” 朱雄英说着搓了搓手,又放在嘴边呼出一口热气: “冷嗖嗖的,甭放炮仗了” 牵着朱允熥的小手: “走,先跟大哥换身衣裳,再去祖母那,今儿个晚上有家宴...热闹哩!” ~ 而一旁的李忠也忙的热火朝天,走路都能刮起一阵子风。 他之前不过是春和宫的洒扫太监,被调到坤宁宫以来,光吃饭不干活,身上胖了好几斤,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自从他被朱雄英要到坤宁宫,他就发誓要忠心一辈子,这个理念在朱雄英赐了他名字之后更加坚定。 虽说他的忠心不重要,但这是一个小人物的坚持。 而这一次也是他头一回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因为是朱雄英的库房,为了避嫌,他还特意找了几个坤宁宫的嬷嬷一起去。 李忠兴奋的浑身都冒着热气儿,去库房拿了东西之后,带着两个小太监直接去了春和宫。 问傅让要了个指路的侍卫,顺着东华门出了宫。 老爷子规定,同僚之间不可同巷比邻而居,这是为了防止官员结党。 当然,这个规定,防君子不防小人,真要是想串门,怎么着都有法子。 可依这个规矩,李忠的活计不轻松,几乎要在应天府的东城和西城走个来回。 刘仲质的家就在东城,买了米面后最近的就是他家。 不过和武将比起来,文臣的条件要差的多。 雕栏大院、红朱新瓦那是甭想,以文官的俸禄,不吃不喝干上五十年,都够呛能在京中买上这么一栋宅子。 不过刘仲质也不差,毕竟干过二品的大员,省着点花也能凑活买个带小院儿的独户。 一栋带小院儿的两间砖瓦房,就是刘仲质的家。 门前种着一颗桃树,只是如今正值隆冬,看不到艳丽的桃花和肥美的桃子,只有些枯枝孤零零的杈着,有些萧疏与冷清。 院子没有匾额,青灰色的台阶、砖瓦,与冬季的天空倒是相得益彰。 春夏时候还有顺着围墙往上蔓延的青苔,虽说古朴倒也殷实。 “哒...哒...哒” 李忠有些紧张,手掌微蜷,用指甲盖撞击在门板上。 先敲一下,然后在一个呼吸之后,再敲第二下,声音不大,但是很有节奏。 “谁呀?”门后传来的声音有些苍老,他是刘仲质在江西老宅的家仆,如今的刘府只有他一个下人。 “吱呀...”门缓缓开了。 李忠咽了口唾沫: “请问是刘仲质刘大人家吗?” “是,您是?”老仆有些疑惑,看向李忠的双眼瞪大,撑开了些眼角的鱼尾纹。 “是这样...”李忠越来越顺畅: “是皇长孙殿下,赏赐...不,给刘大人送年礼...” “皇长孙?您等着!”老仆瞪大了眼睛,显得有些不可置信。 “哎!”老仆答应一声,赶忙转身跑向院子,步伐显得有些仓皇: “我去告诉我们家老爷” 此时的刘仲质,正在堂屋给几个学子讲解朱子的四十二章集注。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