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君子之约 (第1/2页)

第375章 君子之约,防君子不防小人。 徐允恭的誓言,只有他自己和徐达知道。 在应天府的朱元璋并不知道,就算他知道,他也不会把这种誓言放在心上。 在他听来,这就是一句: 陛下,看臣给你放个屁! 这种拿嘴皮子瞎呲的誓言,他用来擦腚都嫌沙的慌。 徐达身为国朝武功第一,他的威胁,在他看来,远比李善长大的多。 可他也很无奈,他不知道怎么改变这样的颓势,有些人用不得,更杀不得。 这种情况唯一能改变的,只有君王本身,不仅是他,还有朱标、朱雄英,都要成为一个更为优秀的君王。 起码,要在武功上,压的住天下。 其实,这与他的治国理念,多少有些相悖,可却更符合了朱标的理念。 想起这些,朱元璋又捏了捏眉心: “真糟心呐...” 这种有可能脱离自己掌控的将来,让他有些不太适应。 不过好在还不算紧急,他摇了摇头,把心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放下,就着蜡烛的火光,展开锦衣卫的密报。 门吱呀一声开了,风涌了进来,缱绻的夜风把烛火吹得摇曳不停。 明灭荡漾的烛光映着他的侧脸,忽明忽暗,如同波浪般的起伏。 他扭头看向门口,直到他看到随着夜风一起进来的朱雄英提着食盒,一只脚轻轻一迈,就跨过了门槛后。 他的脸上,才有了些孩子一样的笑容: “大孙长高了...像个大人了...” “孙儿就是脑袋碰到房顶,也是您的孙儿...” 朱雄英笑着,慢慢把食盒放在一边,伙儿着朱元璋把奏疏往旁边挪了挪,往外端着几样小菜,又有些嗔怪的说道: “再忙您也得吃饭呐,您是大明朝的根,要多注意身体才是...” 朱元璋把正在拿筷子的手抽出来,轻轻的在他屁股上拍了一下,又笑着摇摇头: “狗崽子教起咱来了…” 朱家子嗣这么多,朱雄英是唯一不怕自己的孙子。 “嘿嘿…”朱雄英咧嘴笑着,又从食盒里拿出一个鸡蛋轻轻剥着壳,剥好后递给朱元璋,又绕到他身后伸着头往桌子上的奏疏瞅: “您在批什么呐?” 朱元璋把鸡蛋泡在粥里,又张嘴啃下一半,嘴里有些含糊不清: “唔...你八叔和你十二叔的亲事…” “啊?”朱雄英有些诧异: “您之前不是和皇祖母说好了...说把延安侯的闺女指给八叔嘛?您改主意了?” “嗯...”朱元璋点点头: “咱总觉得这亲事不大妥当…” 他解释道: “自从开了国,唐胜宗这厮就有些不大嗯...就有些混账…刀砍不到脖子上,不知道疼的货...” “要是再让你八叔给他做了女婿...怕是这杀厮的尾巴就更要翘上天了...不能这么干...” 朱雄英抿着嘴不吭声,他不知道应该怎么说,索性便装起哑巴。 朱元璋也没有再问,他把另外半个鸡蛋也塞进嘴里,又把几块羊肉拌在粥里。 端起粥碗横着往嘴里扒拉几下,他抬起头看着朱雄英,用筷子指了指一旁的小门: “你去里头,把那本武官行述给咱拿过来…” “是...”朱雄英答应一声,端起一柄烛台走进老爷子的卧房,公务太忙的时候,他就住在里头。 卧房很黑,朱雄英就又引了几支蜡烛。 一副盔,一张床和一对高几,靠近门口的高几上,还放着一柄双手持用的刀。 简单的陈设让屋子里显得空旷,朱雄英突然有种深不见底的失落。 他在床头的一个暗格里,摸到了那本武官行述。 武官行述是只有皇帝能看的套书,非常厚,里边记载了大明在京和各地的兵马,统兵将领是谁,驻兵何处,兵马多少,统兵将领履历等等... 而朱雄英手里这本书皮泛黄的小册子,就薄了很多,里头都是武夫中的大官儿,最不济,也得是个都督府的都督。 “也不知道哪个贼王八有这样的好运...”朱雄英嘟囔着把蜡烛吹灭,扭头往外头走。 到了外头先是帮衬着朱元璋把桌上的碗筷收了,又伸手点亮了几支蜡烛。 朱雄英点蜡烛的时候,朱元璋翻开了那本武官行述。 上面的字太小,稠密的犹如繁茂的树根,朱元璋往蜡烛边儿上凑了凑,来回翻看着。 他突然抬头看着朱雄英,手指在这本武官行述上点了几下: “这册子就像放牛,东西给出去的时候,咱就想好要怎么收回来了...” 朱雄英并不意外,要是老爷子没这本事,天下早就不姓朱了。 看着朱雄英眼里的求知,朱元璋也没有解惑的意思,他摇摇头呢喃两声: “学吧…慢慢学…” 呢喃着,他又把眼神放在了这本武官行述上。 过了半晌,他点点头: “这个于显倒是合适,带兵是把好手,嗯...这几回大军粮草都是他给拾掇,也没出过啥差错,就是不知道家里有啥闺女没...” “嗯…”朱雄英想了想回道: “有...听说是有俩,大的十五,小的六岁...不过...可嗯...” 他欲言又止,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