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战报到京 (第1/1页)

“呵!”脱古思帖木儿冷笑一声: “你们中原人有句话,叫成者为王败者贼寇,落在了你们的手里,你随时可以杀了我” “本汗皱一个眉头,就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矫情了不是?”朱雄英扭头看着他: “你既然知道胜者为王败者贼,那我不妨再告诉你一句话...” “那就叫,杀人不如诛心...” 说着,朱雄英指向大帐外战俘营的方向: “既然你不敢死,那你就可以在应天府,渡过你的后半生” “然后好好看一看,我大明,是怎么治理这个江山的,又是如何统治你的百姓的” “你的子民,大明会善待,我,也会建议陛下,派遣一位比你贤明的王去统治他们...” “等到他们觉得,他们在大明的治下,比在你这个昏聩的窝囊废手里好一万倍,那时,你才是真正的生不如死!” 说完后,朱雄英摆摆手: “把他们交给大将军,妥善安置,一应供给,按王侯之礼,不得怠慢” ...... 脱古思帖木儿走后,朱雄英又笑眯眯的看着李景隆: “李大少爷,威风啊,想要些什么赏呀...” “嘿...”李景隆笑的有些腼腆: “都是殿下调度有方,臣...” 还没等李景隆说完,朱雄英就打断了他的话,扭头对傅让说道: “拉出去,军杖三十” “嗨,臣的就是殿下的,都是臣替殿下保管...嗯?军杖...?” 话说到一半,李景隆突然懵了: “不是,您方才说的是军杖?” “不然能是银子?”朱雄英虎着脸: “纵马咆哮大营,谁教你的规矩!” “扒了裤子,给我狠狠的打!而后贬为步卒,发往军马营效力!” ...... 等战报传回京城后,朱元璋正在太庙。 人越老越迷信。 自从朱雄英出发沙漠之后,他就下旨,让太常寺汇同礼部,斋祭郊祀。 进铜人、传制谕,城隍庙发咨。 所有官员素斋三天,所有寺庙焚香三日。 连他自己也不例外,有事没事就撂下朝政,来太庙钻着。 “爹,娘,咱大孙去草原上打仗去了,你们在天之灵,可千万得保佑他呀...” “保佑他吃好睡好,不生灾,打胜仗,毒虫毒蝎,都离他远远儿的,唉...孩子不听话呀...” 朱标慢慢的走到了太庙门外,看了一眼门口的袅袅香火,趴在门缝处轻声唤道: “父皇...父皇...” 朱元璋微微侧头,扶着一旁的朴仁勇站起身问道: “是标儿来了吗?你也进来,给祖宗磕个头...” “是...”朱标答应一声,又眨了眨眼,把手里的奏疏塞回了袖口,然后才推开了太庙的门。 进门后,他叫了一声父皇,又慢条斯理的用烛火点燃了几支香插进香炉,又恭敬的磕了头。 爷俩并排走出太庙的时候,朱元璋问道: “有事吗?” “哦对...是这么档子事...”朱标从袖口掏出那封奏疏,云淡风轻的递了过去: “北疆的战报方才传回来了,大捷...” 朱元璋突然站着不动了,然后骤然踹了朱标一脚。 “早不拿出来!装什么大爷风范!” “不是您说让先给祖宗磕个头嘛?” “咱说让你吃屎,你也去吃一泡?” 嘴里骂着,朱元璋翻开了奏疏。 “唔...蓝小二打仗有一手啊...” “金印一,银印三,脱古思部军士男女七万七千三十七口,哈剌章营一万五千八百又三户,马驼驴共九万九千九,牛羊十一万两千肆佰五十二,战车三千余,我部伤亡两千余 ...太孙亲斩敌骑一人...?!” 念着念着,朱元璋突然大怒。 “蓝玉是在找死!” “他竟然真的敢让咱的大孙,玩这种抄刀子卖命的买卖!咱要活剥了他的皮!” “还有大虎、傅让,他们都是怎么办的差!咱也要剥了他们的皮!” “嗨...父皇...您激恼什么...”朱标又笑着掏出一封信: “您瞧瞧这个,蓝玉私下里跟儿子说了,雄英砍的那个是绑着手的俘虏...都快六十了,走路都费劲...” “哦对,这是雄英写给您老的信,还有蓝玉的义子也在奉天殿等着...” ...... 魏国公府。 忙碌一天的徐允恭回家了。 这些日子为了北疆的战事,他一直吃住在都督府,来回在兵部、都督府、奉天殿和文华殿几个衙门来回的闪转腾挪。 如今,北疆战事结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当然不出意外,知道大胜的消息之后,他又告假了。 在偏堂坐下后,徐允恭靠在椅背上,长长出了一口气,又对站在门口的丫鬟指了指太阳穴,示意让她捏捏。 这会天色已经晚了,徐达也已经睡下,病人本来觉就少,也不好打扰他。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