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没吃过肉?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想了想,他温和的对朱高炽说道: “你能想到这些,大哥很高兴,可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看事情自然也不能浮于表面,遇事多想,多看...等你回头进京读书,历练几年,你大伯那里,你或许帮的上忙...” 说着,朱雄英又悠悠的叹了一口气。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欲戴皇冠,需承其重,繁杂国事缠身,朱标太累了。 他是真想多些人,能替朱标分一分劳... 徐妙云满脸堆笑。 太孙与秤砣的婚事才明诏天下多久,好处就已经显出来了! 塞王看着光烫,可人情冷暖却只有自己知道。 好了人家妒忌,说你图谋不轨,包藏祸心... 坏了人家又要骂娘,说你头顶生疮,脚下流脓,生儿子不长腚眼儿... 如今有这么一个情分,能趁机和太子一脉结下一个善缘,将来儿子继了藩,总会自在一些。 她很清楚,朱雄英不是善妒的人,话里也确是一片真心。 朱棣突然迟疑着说道: “嗯...说句关上门来的话...要是走海运,把东西卖到海外去,瓷器茶叶丝绸什么的,朝廷单收商税,也不少挣啊,总归是个进项...” “父皇禁海是嗯...盛唐、窝囊嗯...富宋、强汉,都没有此举啊...” 徐妙云浅笑的脸猛的一僵,又生无可恋的闭上了眼睛。 你是真不见外,刚给你个好脸儿,你就敢呲着牙数落老皇帝的政策,我看你啊,早晚滚到凤阳看坟去! 朱雄英却没说什么。 都说了是关上门的话,那要是再长篇大论的上纲上线,就不合时宜了。 他浅笑着摇了摇头,对朱棣说道: “能禁海,自然也就能开海,没有一成不变的河水,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朝政,四叔守藩多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是...” 说着,朱雄英又摇了摇头。 唐宋元明,每逢新朝开国后,都会有属于自己拿天下的后遗症... 杀了窦建德,终唐一代,整个河北都没怎么安生,宋朝也是被各种骑脸输出,文官骑武将,外敌骑国家... 如今老爷子是南方水战起家,南北或可分裂的问题暂且不提,就说陈友谅那些人的旧部,就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拿了天下不假,可谁都不可能虎躯一震,让所有人望风归降... 虽然不过芥藓之疾,可也多少有些痒痒...他们在海岛上,又通倭,又走私,还他妈明抢... 最早,老爷子是想借着这个由头,把海外的钱捎带手自己给挣了,反正正经百姓也出不去,惦记着出去的也都是反贼,死有余辜,还不如让咱发个财。 所以民间禁海,朝廷不禁... 可话又说回来,百姓得不着实惠,谁还跟你玩儿? 你想挣钱?当然可以...呵呵呵,大家...嗯?就你自己挣钱? 挣你大爷! ...... 后来老爷子虽然回过味了,可精力实在是不够了。 就说开海后,沿海可能会出现的兵乱和复杂的政局,就不能不防备... 想了想,他对朱棣说道: “大明是外向的,是奔放的,可有些事情,要干剜肉补疮的活,起码要先备好郎中...” “如今开国也有二十年了,可当年毕竟是个乱世...” “陈友谅、张士诚、陈友定还有方国珍的旧部,自我大明柄国以来,他们不甘失败,以东,与倭寇联合,西南,则是与高棉、暹罗、大马等藩属国媾和,盘旋海外...日夜侵扰我山东、浙江、福建等地...” “开海有开海的好处,禁海自然也有禁海的道理,所谓祸兮福所倚,当时禁海是因为他们,要不杀上一场,这个海就是开,也开不安生,谈来的和平,永远没有打来的和平可靠...” 说着,朱雄英嘴上一顿,在桌上虚画了几个圈,指着它们说道: “可如今呢,南边和麓川动兵,闽越防备倭寇,青州灾年赈荒,高丽寇边辽东,大明还要考虑迁都...”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朱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端起酒碗轻轻抿了一口。 朱雄英的话,倒是和那个大和尚说的差不多,只是更激进一些,在考虑上也更慎重一些,杀气更重... 朱高煦抬起头,轻轻瞥了一眼桌上若有所思的众人,轻轻用筷子夹了一块羊肉,小声细碎的嚼着。 他知道,刚才一句话闯了祸,耍了浑。 所以现在正努力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仅不敢说话,夹菜,也只敢夹自己面前最近的那盘。 甚至就连咀嚼,他都不敢让上牙磕着下牙,生怕他爹过多的关注他。 可看见儿子的筷头再一次伸到盘子里,朱棣的脸,瞬间又阴沉的可怕。 太孙和燕王正在说如此重要的国政,大家都知道听听,就连五岁的朱高燧,都是歪着脖子,小嘴儿一翕一动的听着。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