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一叶知秋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课堂上倒也没什么说的,又是李希颜的课... 只是前几天朱雄英辅助朱元璋和朱标倒腾折子的时候,看到老爷子下旨让成都的蜀王府已经开始修建了。 在课余说了这事儿之后,一群藩王都向朱椿投去羡慕的目光。 大家伙儿都知道自己是王爷,任谁当皇帝也轮不到自己,唯一期盼的就是封一个好地方。 蜀地风景宜人,山川秀丽,物产丰盈,民风朴实,冬不冷夏不热,关键是那里的女子...真的很不错! 湖上泛舟,山间嬉戏。 夕阳下山光水影,湖面上波光粼粼,在亲水步道上漫散步,吹吹风,简直不要太过舒服。 实在是一个绝佳的封王去处,要不是朱椿他亲娘是郭惠妃,这种好地方还不一定轮的到他。 ...... 春和宫太子寝殿,朱标换了一身常服走出来。 今天天气凉爽,明媚却不燥热,一阵微凉风吹过来带起树上的几片落叶,撒着点点的湿气。 抬头看了看天色,朱标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叶知秋啊!” “如此诗情画意,多了份雅致,实是郊外踏青之首选” 四下颇有兴致的看看: “难得,属实难得啊!” 他今天捯饬的十分骚包,浑身紫色绸子做的常服,腰间配了个浅青色镂空荷叶锦鲤玉佩,手上拿了把折扇。 他本来就没吃过什么苦,脸上甚为白净,气质更是绝佳,远远望去,仿佛与哪家的贵公子出游踏青一般无二。 啪的一声把扇子打开扇了两下,感觉有些冷又把扇子合上,牵着朱雄英的手,扇子往前一指:“出发!” 朱标一行的目的地是秦淮河畔一家酒家,是个新开的馆子,装修的十分简陋,就是个在河边用茅草搭的屋子,店主是两口子,年纪应该有个三十岁上下,看模样颇为恩爱。 他们倒是会选地方,风景真的不错,微风吹过秦淮河水泛起微微的波澜,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的柳树枝条被微风吹得不时拂动,几十丈外还有戴着斗笠垂钓的老叟。 岸边摆着些桌子,因为景色不错,所以不时会一些文人骚客结伴而来,一起吟诗作对,传出些欢声笑语,十分快活。 仿佛画里的景色一般。 朱标兴致很高,四下看看,极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是个清雅的地方!” 扭头看着傅让:“你有心了!” 傅让憨厚的一笑:“您满意就好” 朱雄英撇撇嘴:就为了口吃的,跑这么老远,真是要命... 傅让看见太子爷高兴,自己也高兴:找这个馆子是他费了不少的功夫,在这也吃了好几回,觉得不错就荐给了太子爷,吃什么倒不甚在意。 太子爷身份贵重,什么没吃过?关键是景儿要雅,不能扫了太子的兴致,要的是那个调调儿! 一会儿太子爷兴致来了,秦淮河离得不远也着实有些不错的姑娘,找几个清倌儿的姑娘唱唱曲儿、听听琴也是极为不错的。 正想着,傅让突然看了一眼朱雄英:不成,哪有嫖娼带儿子的,这事儿要是让皇上知道,不把我的皮扒下来算我长的结实! 想到这,傅让打了个寒颤,讪笑的看了眼朱雄英,对朱标说道: “爷,您先坐,我去张罗点菜!” “去吧!”朱标摆摆手,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 朱雄英却是狐疑的看了眼傅让的背影:总感觉这小子刚才没憋好屁! 拿起桌上的银壶给朱标倒了杯水: “父亲喝水” 他们的银壶银杯甚至水都是自己带来的,哪怕一会儿店家做完了还得着人尝菜。 毕竟是太子爷和皇长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太子一脉就打烂砂锅打铁锅,彻底不用开伙了。 “嗯”朱标伸直了腿,打了个懒腰,望着河边怔怔的出了神,过了半晌: “偷得浮生半日闲呀!” 朱雄英有些忍俊不禁: 不愧是大明的太子爷,偷懒就偷懒,非得说出一些典籍,证明自己偷懒有道理! 不过看朱标平时忙于公务,好不容易出来歇歇乏,这会儿也终于有了些兴致,朱雄英不忍心打断: “是,父亲平日里也太过劳累了些,儿子以为还是要劳逸结合为好!” “唉”朱标颇有几分惆怅: “大明立国之初,实在懈怠不得呀!” 朱雄英默默一叹:父亲是历来最有权势的太子不假,可他也是历来最累的太子,老爷子放手给权的同时,也给了他无与伦比的责任和压力,政事最是熬人,心血都熬干了! 伸手握着他爹的手,朱雄英有些唏嘘: “您才三十不到,就有了些许的白头发,这...唉!” 河边带着些凉意的微风吹过来,带着些水汽,吹动额头上的碎发,倒是让人精神一爽。 “哈哈!”朱标回过了神儿,十分惬意的一笑,又用修长的手指点了点朱雄英的额头: “什么时候轮到你小子教训起孤来了?” 朱标又叹了口气,轻轻的把朱雄英搂进怀里,在耳边糯糯的低声道: “儿啊,你放心,就算爹拼了命也会给你留一座铁打的江山!” 朱雄英登时红了眼眶,腮帮子猛地鼓动几下: “父亲...” 就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