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保证让你以后财源滚滚 (第1/1页)

苏凌峰也是满脸不可思议。 他皱眉道: “季大人,藏冰之法自古有之,但都是靠天吃饭,耗费人力物力。你所说的制冰,莫非有什么新的法门?” 苏凌峰之前在宫内任职,深知采冰和藏冰的艰难。 其实,早在商代的时候。 人们就有冬天藏纳冰块于冰窖之中,夏天取出来用的风俗了。 到了周代,官府还特地设立了管理此事的官吏,被称为“凌人”。 每年大寒时节,宫里采冰的工匠们,都得穿上厚重的棉衣,手持特制的冰镐,小心翼翼地踏上湖面,开始凿冰。 不过,由于湖面结冰情况不稳定,每年都会有工匠因为冰面破裂而受伤甚至丢掉性命。 采得的冰块还需要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处理才能入库。 这些冰块被运送到特定的冰窖中储存起来。 藏冰的过程也是相当讲究技术和经验的。 冰块放入冰窖前,下面要铺垫上新鲜的稻草和芦席,隔潮保温。 等冰块放好后,上面还要盖上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防止热量侵入。 最后,还要密封好冰窖口,以确保里面的低温环境不受外界影响。 工匠们需要日夜不停地劳作,保持冰窖内的恒定低温,防止冰块融化掉。 即使是这样小心翼翼地储存,每年大概还是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因为各种原因而融化掉! 所以冰块在古代那可是真正的奢侈品啊! 季正洋哈哈一笑,摆摆手说: “哪里哪里,我可不是什么神仙。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但请相信我,我有办法制出冰块来。” 他这么一说,众人顿时来了兴趣。 崔知温摸了摸下巴,好奇地问: “那季大人,您打算怎么制冰啊?不会是真的请神仙下凡吧?” 季正洋神秘一笑,说: “我自然有我的办法。你们可知道,制冰的关键在于什么?就是温度和压力。只要咱们能找到合适的方法,降低水的温度并增加压力,那冰块还不是手到擒来?” 众人听得云里雾里。 崔知温盯着季正洋,那眼神活脱脱像是看见了什么怪物,这让季正洋浑身不自在。 他赶紧摆了摆手,解释道: “别这么看着我,我又不是神仙。这不过是物理现象,跟冬天水结冰的道理差不多。” 崔知温这才松了口气,心里琢磨着: “这季大人真是个奇才啊!” 他好奇地问: “你能让夏天变成冬天?” 季正洋一脸无语: “那不成神仙了?我哪有那本事。” 他耐心地解释说: “有一种叫硝石的石头,磨成粉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热量,就能把水变成冰。 而且,这种方法不需要依赖天气,只要有足够的硝石和简单的工具,就可以随时制冰。” 崔知温虽然不懂什么热量,但听说有这么神奇的石头,顿时来了兴趣: “世间竟有如此神物,真是奇妙无穷啊!” 季正洋随口问大当家: “呃,对了,大当家,你知道哪里有硝石吗?” 大当家一脸迷茫,挠了挠头: “硝石?那是啥样的?” 季正洋尽量描述得详细些: “就是那种白色的石头,透明的,味道苦苦的,咸咸的。” “季大人,您问硝石啊?我想想……”大当家摸着下巴,眉头紧锁,仿佛正在脑海中搜寻关于硝石的记忆。 季正洋见状,急忙补充道:“就是那种白色的,透明的,尝起来苦苦咸咸的石头。” “哦!有有有!” 大当家一拍大腿,眼睛一亮, “猫儿山上就有,那儿有白石头,还有黑石头呢!” “啥玩意儿?还有黑石头?” 季正洋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对,没错!” 大当家点头如捣蒜, “我们以前当土匪的时候,有个叫‘麻秆儿’的兄弟,经常去山里转悠,他说山南面有个山洞,里面全是白晶晶的石头,估计就是你说的那种。还有,山后头有个小山谷,里头全是黑黝黝的石头,也亮晶晶的,特奇怪!” “真的?!” 季正洋一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那太好了!赶紧的,叫上麻秆儿,咱们现在就去看!” 他一边说,一边吩咐手下备马。 “好嘞!来人,备马!” 大当家也不敢怠慢,立马叫上麻秆儿和几个手下,一行人风风火火地往猫儿山赶。 半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了猫儿山下。 季正洋把马拴在树上,留下两个人看守,然后带着其他人徒步进山。 路上,季正洋跟麻秆儿聊起了天: “麻秆儿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啊?听大当家说,你对这猫儿山很熟悉?” 麻秆儿挠了挠头,嘿嘿一笑: “回大人,小的姓陈,名旺财。 因为长得瘦,大家都叫我麻秆儿。 这猫儿山我熟得很,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野果子,我都知道。”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