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任人唯贤 (第1/1页)

季正洋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很满足。 虽然这里不是自己的时代。 但能为大家做点什么也是好的。 滩涂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季正洋看着大家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制盐工具,深邃的眼神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铁柱,改进之后,盐质如何?” 季正洋温和地问道。 李铁柱停下手里的活。 抬头看了看季正洋,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大人,改进之后盐质变得更好,盐粒细白,味道纯正。” 季正洋点了点头,表示满意,“好,辛苦了。记住,盐是民生之本,一定要保证质量。” “是,大人。” 李铁柱恭敬地回答。 季正洋又嘱咐了几句,便转身离开。 回到县衙后,他立即召集了所有的衙役。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堂内,带来了一丝暖意。 季正洋端坐在红木案桌之后,剑眉星目,神态庄重。 他轻轻抚摸着案上的玉镇纸,开口说道:“各位同僚,清风县地处偏远,一向官吏罕至。然而,正因如此,我们更需用心治理,让百姓安居乐业。” 衙役们点头称是。 季正洋接着说:“自新政新律施行以来,我县治安好转,民生改善。然而,县丞县尉因贪污受贿、草菅人命被处死已一月有余。如今,朝廷有意让我们自己选任新的县丞县尉。今日请大家来,便是商议此事。” 议堂里,季正洋的话刚落。 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姓孙的和姓黄的,真是罪有应得!” “过去选官只看背景和财力,哪管他有没有真本事。” “对对,背景、钱财、关系,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就是没有真才实学!” “是啊,我还听说有些官,就是靠关系上位的,其实啥本事都没有。” “这样的制度,简直是给那些贪官污吏开了方便之门。” “更可气的是,有些官员上任后,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 “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当官!” “那些不靠谱的官,让老百姓的日子也不靠谱了。” “......” 季正洋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道:“诸位放心,此次我决定采用招考方式,任人唯贤,选拔有才之士来担任县丞县尉。” 众人闻言一愣,不解其意。 季正洋微笑解释道:“也就是说,我们要举行一场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那些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才来治理我们的县城。” 衙役们面露喜色,纷纷表示赞同。 季正洋又说:“此次选拔将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将考察律法、治理等方面的知识;面试则注重考察应变能力和实际经验。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为清风县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衙役们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紧接着,季正洋让书吏拟写了招考公告。 张贴在县衙门外最显眼的位置。 公告详细介绍了选拔的规则、报名时间和考试内容。 县衙外,阳光斜照。 金黄色的光束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青石铺成的街道上。 公告栏前,百姓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听说县太爷要亲自选拔县丞县尉了!” “真的吗?这可是咱们清风县的大事儿啊!” “是啊,不看门第、不论出生,只要有才就行。” “那可真是太好了!这次说不定能选出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好官来。” 季正洋站在公告栏前,看着百姓们的反应,心中暗自欣慰。 他深知,只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让百姓信任和满意。 选拔县丞县尉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大家分工合作,负责试题编撰、考场安排、选拔标准制定等。 选拔的日子终于来临。 县衙门前热闹非凡,许多士人纷纷前来参加选拔。 他们有的出身名门,有的来自贫寒之家; 有的学富五车,有的却识字不多。 但是,无论他们的出身和才学如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为清风县效力。 选拔开始了。 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红木桌面上,映衬出试卷上那醒目的大字。 考生们正襟危坐。 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时而低头深思,时而提笔疾书。 “此次笔试主要考察律法与治理之策,请诸位考生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季正洋站在堂中,目光如炬地扫过每一个考生。 当他的目光落在两个人身上时候,不禁心头一热。 原来,崔知温和苏凌峰也来应试了。 看着二人,他回忆起此前在长安城的点点滴滴。 崔府因和氏璧被抄家,最后又被诬陷谋反,崔知温死里逃生...... 苏凌峰曾是禁军首领,但在奉命对崔府抄家时,私自盗取崔府砗磲,伪造谋反信函,后又被追杀...... 时间飞逝,考试结束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