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6章 当思路遇到歧路 (第1/1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天空阴沉沉的,寒风将一朵朵的乌云堆积起来,然后相互挤压在一起,就像是长假前后的高速路,平常时节空旷得要死,却在当下堵得严严实实。 『未曾想,这曹子孝,还是有些手段的……』 长安骠骑府衙之中,庞统呵呵笑着,评价着曹仁,就像是在夸赞晚辈。 荀攸沉默着,就像是大多数时候一样。 大多数的时候,针对于曹军的谋略上,荀攸不会出任何主意的。 至少不会主动提出什么建议。 这有些像是身在斐营心在汉,但是实际上这只是自保和避嫌而已。 在长安之中,庞统和荀攸的分工似乎有些重叠,但是又非常的明确。大多数的策略和谋划,都是庞统在做,而支撑这些谋划的后勤物资分配调度的事项,则是归于荀攸处理。 说起来也是有意思,在曹操那边的大管家姓荀,而在斐潜这里的关中后勤主官也同样姓荀,而且大汉当下,不管是谁都觉得这样的事情没有任何的问题,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就连当事人都觉得没问题。 大汉当下,还是有很多春秋的遗风。 但是这个春秋的遗风,并不是大汉所有人真的就是这么的傻,亦或是真就那么分得清,而是一种无奈之下的自我蒙蔽…… 因为大汉的环境之中,懂得知识并且掌握知识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别看三国演义当中将星如云,但是实际上呢? 只要稍微划拉一下,就可以分出两大派来,士族和游侠。 曹操是士族领袖,刘备是游侠头子,孙权原本出身游侠,结果后来死命想要挤进士族体系,结果是上下够不着,什么也不是。 所以在大汉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有一番的成就,稳定地盘就离不开士族子弟,离不开掌握一定知识的豪门大姓,而豪门大姓之中也就自然有了分别属于不同势力的子弟。 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国的各地诸侯,其实都是世家豪族的寄生对象。 除了当下的斐潜。 在关中,豪族世家和寒门子弟,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只不过这个平衡能维持多久,谁也不好说。 曹操就期盼着这个平衡早日垮塌,而斐潜和庞统却觉得寒门和庶民会发挥出更大的效用来。 比如廖化。 斐蓁左右看看,决定还是不懂就问,『士元叔,这曹子孝……此举究竟何意?』 庞统呵呵笑笑,『武关之处,不足为虑矣。』 『啊?』斐蓁对这个神转折不能理解,便是又转头去看荀攸。 荀攸微微点头。 斐蓁皱眉,依旧想不明白,偏偏庞统又不肯详细叙说。 斐蓁知道,这是庞统为了他好。 如果说庞统什么都讲,反而就没有了斐蓁自我的思索空间,像是当下这样庞统引一个头,具体的要斐蓁去思考探寻,一方面不会因为胡乱没有头绪而搞不清楚思路的方向,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这种层面的锻炼得到更快的成长…… 可是这种事情,是比较痛苦的。 或者说,学习不管是在什么年代,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就像是蜕壳,不将自我撕裂,只是固步自封,那么就永远无法成长。 斐蓁托着腮帮子,皱着眉头思索着。 对于他来说,要理解整个战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像他这样的年龄,最喜欢的就是直来直去,可偏偏这世道并非只有直线,更多的还是曲线弧线,甚至是一团乱麻般的线团。 庞统看了看斐蓁,便是提点了一句,『别单想武关一地,要……看的高一些……』 『高一些?』斐蓁不禁是皱眉,脸都快皱到了一起了。 要不我垫个脚尖看能不能高一点? 斐蓁刚腹诽一句,却见到庞统又和荀攸两人开始商讨着其他事项了。 别看电影电视,似乎打仗只需要一声吼,其他的便是全齐备,但是实际上战事一起,要考验的项目多了去了。而且现在还是没有大规模工业的汉代,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商业经济体,想要长时间的支撑一个大规模战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汉武帝打匈奴,都差点打到天怒人怨,不是说汉武帝多么错,而是长期战争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斐潜这里还好一些,大体上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在走。至少是在努力的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技术,而山东之处依旧还是传统的庄园小经济体和手工业家庭作坊模式,相互之间的差距也在一点点的体现出来。 『秦岭的工场,再派巡检去巡查一遍……』庞统一边查看着文档,一边说道,连头没抬一下,『该给的赏金奖励,一分不差的发下去……让有闻司派几个人暗访……临时大集也要开起来,供给这些劳工采买……』 一旁的书佐小吏奋笔疾书。 荀攸则是拿了一卷行文,打开来瞄了一眼,示意让一旁的书佐递送到庞统的面前,『西域行商知晓商路复通,都在大汉商会里面看榜……要不要调整一下某些货物采购价格?之前西域香料抬得太高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