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歼5,轰5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上所有的飞机都是螺旋桨动力,就是活塞引擎系统带动圆形螺旋叶为飞机提供动力,再依靠机翼上下的气流差实行升空和降落。 截止目前为止,螺旋桨飞机的性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飞行速度最快的已经超过了每小时500公里。 因此,螺旋桨战斗机和轰炸机是当今世界各国空军的唯一力量。 徐乐清楚的记得,世界上第一架完成首飞的喷气式飞机是1939年的He178,紧接其后的是1941年的he280和F28。 然而真正成为第一种投入实战运用的喷气式飞机是由纳粹德国在1942年7月完成首飞的Me262喷气式飞机。 其最快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870公里,尽管速度够快,超越了当下所有的活塞螺旋桨飞机,但喷气式飞机终究是处于起步阶段,其飞行时的故障率高,续航短。 但无论有再多的缺点,ME262喷气式飞机终究是一架标志着人类航空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的飞机,为航空领域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而徐乐之所以要挑选飞行员,并不是觉得这批500名飞行员不好。 而是他们训练使用的乃是螺旋桨飞机,而徐乐能够购买到的最差战斗机就是歼5,这是喷气式战斗机,在操作上和螺旋桨飞机有巨大的不同。 而且因为飞行速度的剧增,对飞行员的身体要求也更加严格。 比如螺旋桨战斗机对飞行员的合格要求是60分,那么喷气式飞机至少需要80分。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时各国的飞行员轻松就有几万或者几十万,而到了21世界,想要凑齐一万飞行员都很困难的原因。 有的小国家,就算给他足够的飞机,它也训练不出来几个飞行员。 这500飞行员里面肯定有些心理素质或者身体素质是无法适应歼5的,所以徐乐要早一步将这些人挑选出来。 至于被淘汰的人,徐乐也只能说声抱歉,让他们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 这就是华夏的国产路程,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起步就是喷气式,注定有些人得被淘汰。 500名飞行员要晚一天才从总部到达运城机场,而徐乐提前一天过来就是要准备好战斗机。 老规矩,两个警备营封锁机场外围,警卫队封锁内部。 歼5,新华夏自主研制的单座单发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是仿制苏联米格17战斗机的产品,于1956年完成首飞, 并且在同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机全长11米,翼展近10米,高近4米,属于轻型歼击机。 空重3939千克,最大起飞重量6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145公里,属于亚音速战斗机。 实用升限米,在8000米的高度时,巡航速度为每小时800公里,续航为1000公里,携带副油箱时可达到1500公里。 其机载设备包括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测距器等等。 雷达探测距离为10公里,雷达截获距离为4公里。 意思是只要出现在歼5的10公里距离处,歼5的雷达系统就能发现目标,在4公里处,雷达就能彻底对目标进行解析,并分析其飞行轨迹。 机载武器主要为机头左侧下方的两门23毫米机炮和机头右侧下方的一门37毫米机炮,总备弹量200发。 拥有光学半自动瞄准器和两具照相枪,大大提高机炮的命中率。 除机炮外,在机翼的两侧还可以各挂载一枚250千克的航空炸弹,使其也可以充当轰炸机使用。 歼5的性能其实也说不上好,在续航上还是有明显不足,但空军不是一蹴而就的,用它来当做空军的初始战斗机非常合适。 尤其是歼5还有另一个型号,歼教5,用来作为喷气式飞机的训练机非常出色。 歼5价格为5万军功点,或许是因为不属于战斗用途的原因,晚10年生产的歼教5却只要3万军功点一架。 因为是过渡型号的缘故,徐乐只购买了一个航空旅的歼5,和50架歼教5。 关于航空旅的编制,他已经和江枫商讨确定过了,和炮兵一样,以旅营编制。 中队为最小编制,每个中队下辖4架战斗机,3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8个大队组成一个航空兵旅。 加上旅直辖战斗机,全旅共100架战斗机。 当然,战斗机的维护是重中之重,每个大队还会额外配备后勤维修中队,这不是作战人员,就暂时不算在编制里面了。 【所有编制都不额外讲明后勤、维修部队,只说战斗编制,自行脑补就行。】 这就是徐乐之前为什么不大肆扩编陆军的原因之一了,也是为什么不直接将所有装备都弄到最高的原因。 光是整这一个航空旅就花掉了500万军功点,再加上50架歼教5,这一次就去掉了650万。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