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夜间突袭,强渡沁河 (第1/2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谭团长,贺团长!现在我们已经将沁源县三面包围起来了,但鬼子守城不出,又有沁河东岸源源不断的提供后勤,想要打下来,怕是不容易!” 第3军军长曾万钟也在半夜的时候抵达了沁源县城外围,此刻他正带领手下3个师长和谭秋宗等人商讨作战方案。 虽然他是中将,但是作为总司令的徐乐在开战前说了,此次战役以88军为主力,他们两个集团军都是辅助,所以哪怕是他,也要倾听一个上校团长的意见。 除非特殊情况,他整个第3军都还要听从谭秋宗等人的指挥。 但曾万钟等人却没有不服,理由很简单,人家的装甲车和火箭炮在那里明晃晃的摆着。 谭秋宗晃了晃有些发困的脑袋道:“664团那边的情报来了,鬼子没有做任何抵抗便放弃了沁水县和阳城县。所以我初步估计,鬼子是要依靠沁河天险来阻挡我们的步伐。 但是因为这沁源县的特殊地理位置,鬼子必须得把守,这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但只要打下了沁源县,长治就近在咫尺了,届时我们两个团就可以直取长治。 咱们在五马村给了鬼子致命打击,现在沁源县的防卫还没有完善,最好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否则等到鬼子的补给到了,咱们打起来就更麻烦了。 各位有什么办法的可以说一说!” 话落,第3军的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装备落后,一个军也就才两个炮营,还只是小口径的。 初步估计,沁源县此刻的日伪军至少有5000人,守城的重武器有很多,若是让他们单独去打鬼子重兵把守的县城,那是痴人说梦。 就算打下来了,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片刻后,不喜欢说话的贺卫礼开口了:“鬼子依赖的无非就是东城门的沁河,鬼子可以从那里源源不断的提供补给。那咱们切断这个补给线就好了啊!” 谭秋宗点头道;“最好的突破点确实是东城门,唯一的办法就是强渡沁河,从敌后包抄!” 曾万钟道:“鬼子为了保障后方安全,肯定对沁河沿岸加强了戒备,想要强渡的话没那么容易!” 随后他看向谭秋宗两人道:“而且,只有你们两个团的装甲车可以强渡。而且没办法运送重武器过去,如果你们成功渡河的话,鬼子肯定会集重兵前后夹击你们。” 贺卫礼想了想后,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道:“我倒是有个办法,这里是朱家村,在沁源县的北边10公里处,现在已经被我军占据。咱们可以从那里渡河,然后顺流而下,从沁河东岸的孔家坡登陆。 为了安全登陆,我们将火箭炮营和炮营调给曾军长指挥,趁夜佯攻沁源县城,以此吸引鬼子注意力!” 曾万钟微微摇头:“这个办法是可行,但你们渡河之后没有重武器,怎么面对鬼子的进攻?” 谭秋宗当即拍板道:“这样,我们两个团的迫击炮有100多门,你们第3军再借点迫击炮给我们,我们渡河后不与鬼子正面交锋,就用迫击炮炸他们。” “可以!”曾万钟也是点头:“我把12师34师的迫击炮全部调给你们,炮弹也都给你们。只要你们守住东门,我向你们保证,在6小时内拿下县城!” 原本打算天亮后进攻县城的,就这样被改成了夜间强渡沁河突袭,实行四面包围的战术。 半夜,520团和521团紧急调整,除去迫击炮和步枪外,其余武器全都不带,尽可能的携带更多的迫击炮弹。 半夜1点,两个团趁着夜色从朱家村悄悄的下河,为了尽量降低噪音,所有装甲车顺着水流低速行驶。 第7师、12师和34师,分别对沁源县的北、西、南发动佯攻。火箭炮和大炮不停的朝城墙开火。 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漂流,520团和521团成功在孔家坡秘密登陆,随后就朝沁源东门大桥发动进攻。 鬼子也发觉了不妙,试图炸毁桥梁,就算自己被困死在城里,也不让88军后续部队过河。 为此,整个后半夜,鬼子和520团都在为了争夺桥梁而发生了多次近战。 ....... 1月29日,清晨。 从沁县赶来支援沁源县的鬼子被521团击退了数次,两个团彻底陷入了包围。 7点,沁源县城西城被破,第7师随即攻进城内。 这就像一块玻璃,只要有一个点出现了裂痕,只要轻轻一敲,整块玻璃就会全部裂开。 只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三面城门全部被破,3个师的兵力涌入城中。 520团也趁机对东城门发动猛攻,将最后的鬼子全部逼到了县城东面。 另一方面,骑1军到达了离石县城,遇到了鬼子的轻微抵抗,但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离石县城的城门竟然自己打开了。 骑1师抓住机会冲进城,所见令他们大吃一惊,城墙上的鬼子守军竟然死伤了大半,看样子是从内部被偷袭了。 当他们抓住了几名伪军询问,却一问三不知,说是突然有一群百姓穿着的人在城内发动了暴乱,仅用了5分钟时间便控制了城门,随后这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