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你为了九千元又要进去吃牢饭,自己想想划得来划不来。

后来,他拨了电话,照我的话念完,结果对方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吓得嗫嚅一番,频说抱歉,又说一堆什么被亲友拖了货款,才会不得已之类借口,接着又说立刻要筹钱亲自送来,请他帮忙向公司销账,不要往上送。

结果,第二天那位队友一大早就把钱送到公司给他,还拼命道歉,然后神情慌张地离去。这件事总算有了结果。

打蛇要打七寸,攻心要攻死穴;讨债也是如此,一旦攻到对方的致命弱点,不用你劳心,对方自动会把钱送上来。

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发言让人觉得不痛不痒,甚至觉得无趣无聊,你就要自我检讨,是否说话前都没做功课,不知道对方的致命伤和死穴在哪里?如果是,那我劝你宁可一句话都不说,直到你打探到对方的心理弱点为止。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莱布尼兹的一句名言。

同样的道理,“攻心”说话术所要攻的对象,不可能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因此,攻心要成功,就要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由于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格,即使是面对相同年龄,或者有着相同需要、相同动机的人,也要因他们性格和生活背景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攻心”策略。

每个人要的东西都是不同的,同样,要说服不同性格的人,也就必须用不同的“叶子”,如此才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苏洵在《谏论》里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古时候,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胆量中等,一个胆小。

有一天,一个人将这三个人带到深沟边,对他们说:“跳过去便称得上勇敢,否则就是胆小鬼。”

那个勇敢的人一向以胆小为耻,便一跃而过,另外两个则没办法了!

如果你对他们说,跳过去就给两千两黄金,这时那个胆量中等的为了奖金也就敢跳了,而那个胆小的人却仍然不能跳。

这时,突然来了一头猛虎,咆哮着猛扑过来,此刻你不用给胆小鬼任何压力,他早就先你一步腾身而起,就像跨过平地一样跳过去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如想要求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就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励他们,才能成功。

这就证明了,对于不同性格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他,才能启动他的心。

总之,要懂得把话说到心坎里,才算是真正的说话高手,尤其是在第一线的服务人员或推销员,更应该懂得这种因人而异的“攻心”策略。

搞笑艺人也可以救人一命

人类是世界上最麻烦的动物,因为有很多话都不能或不想直接说,总是要运用很多包装或策略来掩饰真意。

话中有话,话外有话,是商场或政坛中常用的“高段说话策略”,听不出话中的意思和隐藏在背后的动机及目的,下场是很惨的,更别说要“攻心”了。

古代有很多君王,为了收回兵权,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暗示,要属下把兵权交出来;大部分的将军和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都听懂了皇上的话中之话和弦外之音,主动交出兵权,保住了项上的脑袋。

相对的,免不了还是有些人,有听没有懂,依然大权在握,直到皇上费尽功夫,精心套了个罪名给他,然后诛灭其九族,搞不好他人头落地时,还搞不清自己是怎么死的。

事实上,人家说的话只要用心听,多少都可以听出语意背后的真正意思;问题是,就算你听出来了,要如何巧妙地回应,让自己置身于灾祸之外?

有时候迫于形势,无法正面提出意见,这时你也可以反过来,在自己的话中藏了另一层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一来避免伤害对方的颜面,同时也可以避免惹来杀身之祸。

史上记载,五代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介武夫出身,嗜好田猎。有一次他巡游狩猎,庞大队伍行进树林时,吓到一只兔子。李存勖一见大喜,立刻驱马去追兔子。

后面的侍卫队一看,也急忙拥簇奔驰,跟了过去。

眼见就要追上,李存勖忙搭箭射去,原可以射中了,谁知那兔子却像背后有眼一般,突然一拐弯,从荒岭上直向麦田深处窜去。

李存勖看见兔子突然拐弯逃开了,他哪肯罢休,拍马向麦田驰去。侍卫队怕皇上有闪失,大批人马也跟了过去。

顿时,黄熟的麦田被马蹄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