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引魂灯 (第1/2页)

其余村民也是点头,看着石大郎的眼神如同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石大郎心急如焚,他太明白大伯娘的心思了。她知道自己肯定不会送走小丫的,今天来这一出,无非是想要让村里人厌恶他们家,到时大伯娘再找机会挑拨村里人把他们全家赶走。他一走,爹娘留下的房子就是大伯娘的了。 余光看到周神婆已经进门来了,石大郎连忙上前,说道:“这是我请来的神婆,她是来帮小丫看病的。” 石大娘一双吊梢眼睨了周安安一眼,语气不屑地说:“大郎,你这是从哪找来的骗子,该不会是你花钱请来装神弄鬼的吧。哎,不是我说你啊,你好歹替村里人想想吧,做人可不能只顾着自己啊......” 这老娘们够刻薄的啊,还不忘挖陷阱坑石大郎。 周安安才不跟她打嘴仗,这地儿是石大郎的,她是他请来的,如果他连这个主都做不了,外人凭什么替他出头。 “大伯娘,这是周神婆,她在府城还替官府办过案,府城家喻户晓的神婆。” 府城来的啊,村民一听到府城又开始七嘴八舌。 “哟,大郎,你还去府城请神婆啊,那肯定比我们县里的神婆厉害了。” “对,对,府城那么大,什么都是好的。” “那可不一定,我上次也去了府城,我和你说啊......” “哼!我不管,反正里面那小蹄子必须送走!”石大娘才不管府城的,还是京城的,这里是大石村! “周神婆还是县丞大人的夫人!” 石大郎说出这句话后,不想再看大伯娘惊慌失措的嘴脸,他恳求着周安安:“神婆,我女儿就在屋里躺着,请您进去看看她。” 周安安点点头,无视石大娘,牵着女儿走进屋。 从石大郎说出周安安的身份后,围观的村民就一阵安静。 天啊,原来是官夫人啊,这......这可不是他们乡下人能议论的。 大家眼神交汇,齐齐看向面色苍白的石大娘。 反正人是她得罪的,他们刚刚可没有说官夫人的坏话。 周安安一进屋,就看到狭小的房间里,在右手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女孩。 说实话,本来周安安看石大郎之前那么紧张,以为是他儿子出事。来了这里才知道原来是他女儿。而且在刚刚的处事上,石大郎维护妻儿,没有让媳妇挡在长辈前头。不得不说,周安安现在对石大郎高看了很多。 小姑娘只有微弱的呼吸,旧棉被盖在她身上,显得小脸瘦巴巴的。 周安安单手掐诀,指尖凝起灵气,轻轻地放在小姑娘的额心处,一会儿后,周安安就收回手。 她说道:“这孩子少了两魄。” 什么?什么破? 石大郎夫妻同样疑惑地看着周安安。 “人有三魂七魄,她丢了两魄,所以才醒不过来。” 什么?!这下两夫妻震惊了,原来女儿是魂丢了啊! 乡下人只知道丢了魂,没了魂就会死,不知道什么是魄。 “神婆,夫人,那现在咋办啊?娃没了魂,是不是就等死了?” “如果能尽快找回来,就能恢复。时间长了,按她现在这样子,估计拖不了多久。” “哎哟,原来不是山神爷爷索命啊......”窗外有人在小小声议论,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外面的村民进来偷听了。 石大郎媳妇焦急地问:“那要怎么找?神婆请告诉我们,我们去找。” “是不是在山上?娃就是在山上出事的。” “不一定。这样吧,现在天还早,等入夜,你们再去找。” 石大郎夫妻纵然着急,但是也听周安安的话,没有异议。 石大郎出去打发了村民,又送走了他大伯娘。大郎媳妇就去灶房做晚饭,神婆来家里办事,肯定是要好酒好菜招呼着的。 农村的晚饭都很早,尤其是现在日头短,差不多五点多就开饭了。 石大郎媳妇的手艺不错,为了招待周安安母女,连珍藏的腊肉都切了出来。 “夫人,粗茶淡饭,慢待了。”神婆还是官夫人,不知会不会嫌弃。 周安安说道:“我娘家夫家都是农家出身,怎么会认为这样的饭菜是慢待呢?极好了,极好。” 说完,夹起一块腊肉吃了起来,“很香,你们快吃吧。” 石大郎夫妇这才松了一口气,也招呼孩子们吃饭。 一顿饭用得匆忙,毕竟大家心里都存着事。 等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石大郎赶紧拿出一盏白灯笼,这是饭前周神婆让他准备的。 他家没有,还是去村里叫人现扎的。 周安安拿出符纸,撕了一只小小的蜡烛。小蜡烛被她放进了灯笼里,然后她念了几句咒语,灯笼里面就亮起了烛火。 石家人都非常惊讶,这可比县里的神婆厉害多了啊。 县里的神婆除了蹦蹦跳跳,喝符水,也没什么手段了。 “这是引魂灯。不论是丢了魂,还是失了魄,血亲之人拿着它,都能找到。因为小孩子魂魄比较弱,所以招魂的人不能阳气太甚。” “我去,我去找。”石大郎媳妇小心翼翼地接过引魂灯,吞了吞口水,紧张地问:“还有什么忌讳吗?” “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