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罗琛的想法 (第1/2页)

大夏帝国,京城。

太子太保罗琛府邸。

罗琛坐在一间书房当中,把玩着自己手里的玉扳指。

他已经在这里坐了一整天了,而他身前的书案上,摆放着一张电文。

而电文的内容就是盛增仁发给他,希望罗琛能够救他一命的电文。

没错,其实盛增仁是罗琛的一条狗,只是这条狗这几年有一些不听话。

所以,这些年,罗琛才跟盛增仁断了联系。

当他再一次看到盛增仁,想要继续投靠自己,但代价是让自己救他一命的时候。

罗琛其实也有犹豫过,但最后还是选择不救。

没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盛增仁曾经选择过叛国,所以他不想救。

罗琛其实也是一个热爱大夏的人,但是他又跟林逸相互看不上眼。

怎么说呢,罗琛其实是一个文人至上的人,在他的理念当中,武人只是一群莽夫,只会把大夏弄得更混乱。

想要让大夏变得富强,还是得看他们这些读书人。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几十年的官宦生涯,让他在打下的朝堂之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大量的读书人,都投靠在了他的麾下,甚至将皇帝有的时候,有要对他退避三舍。

在罗琛掌控朝堂之后,他也开始试着改变这个古老的帝国。

新建学堂,鼓励贸易,与他国签订合约。

有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大夏稳定,他甚至主张可以让利给西方列强。

因为,他知道,大夏想要变强,就只能学习西方的科技,让大夏融入到西方世界。

但是,西方世界似乎并不愿意接纳大夏,每一次都是大夏退一步,西方各国就进一步。

其实,在多次被西方诸国出兵干预之后,罗琛也意识到,大夏需要一些武力。

于是,他才缓和跟武人的冲突,甚至接纳一些武人加入到文官阵营。

这其中就包括盛增仁。

而,他的这种接纳,其实更像是利用。

在他的意识里面,大夏必须是以文治国,而不是以武治国,想要建立西方那种军政府是更加不可能的。

所以,罗琛就又开始了一边拉拢军方,一边又打击军方的矛盾形态。

他拉拢的,都是选择听从他指挥的人,而且他们在己方阵营,地位很低。

而打压的则是那些不愿意听从他安排的。

所以,盛增仁背叛他,他不生气,因为他早就知道盛增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用他们军人的话来说,如果盛增仁是个有骨气的人,会选择投靠自己?

既然无所谓了,那也就不存在生不生气了。

盛增仁想要重新加入,也没有问题,毕竟在罗琛看来,盛增仁手里有兵,又是驻守西域,还是有价值的。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盛增仁在背叛自己之后,又选择背叛大夏,这才是让他不能容忍的。

哪怕盛增仁是在他和军方之间反复横跳,他都可以救对方一命。

而现在,呵呵。

不过,现在罗琛思考的并不是盛增仁,因为在他看来,盛增仁就是个死人了。

他现在想的是林逸。

这个最近一两年才冒出来的睿亲王,似乎羽翼已丰。

他承认自己,以前看林逸的时候,有一些看走眼了。

原本他以为林逸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闲散王爷,可是这两年他搞新军,搞得有声有色。

先是击败约翰和高卢的联军,后来又是收复咯关外,还重新夺回高丽,琉球,甚至还在樱花国的身上,狠狠来了一刀。

作为大夏人,他对于林逸很满意,因为林逸替大夏挣了一口气,但是作为军机大臣,太子太师,他又对于林逸很忌惮。

第一点,是因为林逸的实力越来越强,军方都有了隐隐约约想要投靠林逸的想法了。

如果,林逸真的充当了军方的代言人,那么大夏现在这么好的局面,就有可能会因此而丢失。

毕竟内斗消耗的可是大夏自己。

第二点,他担心林逸会架空整个大夏,建立一个军政府,一个只知道征伐的军政府。

如果说那样,大夏的结局一定不会太好。

而第三点,就是他担心林逸有可能会教坏太子赵熥。

赵熥可是罗琛从小培养,以后继承大夏的人物,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