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

“你去太冒险了,那边怎么也是蜀军控制的地盘。你只要写一封信……”郭绍转头看向刚来的女道士,“我派几个亲兵过去,让她带路,然后把陈抟的徒弟接过来。这等神仙人物,卖个人情不是坏事。”

京娘寻思了一番,道:“也好。不过要找信得过的人,别让那清虚受委屈了,她有恩于我。”

郭绍道:“当然会找信得过的人。军中有十七个老部下,是我出征高平的时候就收的亲兵,家都在东京,知根知底的人,从里面挑选二三人,应该不会有问题。”

他说罢便离开京娘的屋里,马上出去安排人手。

这边的事办完,郭绍便又无所事事了。战事已经消停,斥候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动,他寻思了一番,还是判断蜀军增兵青泥岭也不会进攻……可能只是怕周军趁胜继续深入蜀国纵深,过来防守的。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大伙儿都没多少安全感,却反而很闲,闲得连消遣都没有。郭绍少不得胡思乱想,这几天不知怎地,心里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在记忆深处搜寻了一番,他渐渐把一些很模糊的印象发掘出来了。而且很快抓住了那飘忽在混沌中的关键点:大符后会早死?

究竟是怎么死的,郭绍实在记不太清楚了,反正隐约记得柴荣是娶过两姐妹……不过也不确定。赵匡胤这个人物郭绍最熟悉,但柴荣就只是知道名字;连南唐后主李煜、大小周后都比柴荣相关的印象深。

到底是哪里看到过柴荣当皇帝娶过两姐妹,也许是某本杂志里恍惚看过一眼,也许……反正郭绍只有点模糊的印象;在现代时,他根本不知道柴荣的皇后姓符,也没听说过符彦卿这个人。他没有仔细研究过历史知识,偏偏五代十国这个时期普通人本来就很少涉猎。

关键是,这个问题太重要!

符后要是死掉,自己怎么办?郭绍感到事情很严重,如果没有符后在背后支持他,他不觉得自己现在能做到厢都指挥使……如果以后没了,郭绍这点根基,还玩个蛋?最好老老实实做武将,然后随波逐流,关键时刻从龙算了。

他越想越心慌。以前每天都顾着别的事,特别是眼前最切身的事,实在没有专门冥思苦想过符皇后。突然之间,那个模糊的印象就被自己发现。

符后要是不在人世,最直接的影响,郭绍不能再惦记人家符二妹。这种事太叫郭绍感到失望了。

第八十三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青泥岭上乌云密布,小雨纷纷。“操!”忽然一声怒骂,人们回头看时,只见一个部将摔了个四仰八叉,背后弄了一身稀泥。聚精会神盯着路艰难下坡的蜀军将士见状,哄然大笑。

“雨下大点还好,这小雨下得人好生心烦。”一个披着锦绣红斗篷的武将皱眉道。他没有说错,山坡的地表淋湿后又被无数双脚践踏,糊了一层薄薄的稀泥;下面又是早就被踩得板实的硬土,硬邦邦的。这样的路又有斜度,实在是太难走了,一不留神就要摔一身泥巴。

有的地方铺了石板,却凹凸不平,一脚踩上去,“哔”地一声,彪你一脸的泥水。

皱眉说话的武将叫李廷珪,长了一张阔脸,身材是虎背熊腰,完全是标准的北方大汉……因为他确实就是河东(山西)人,蜀国的禁军将士大多都是外来的人口、灭前蜀的那一群迁徙者。

李廷珪现在是北边防线的蜀军首领,以捧圣控鹤都指挥的兵权领“北路军行营都统”,三天前才到青泥岭。他率领的援军,走最前面的这一部都迟了,刚到兴州就听闻秦、凤、成、阶都已陷落;周军动作实在过于迅猛。

李廷珪现在心里的念头是守青泥岭,看看状况再说……几天前枢密院官儿王昭远嚷嚷着要反攻,李廷珪很想把那厮一顿耳光扇死,狗日的就知道吹嘘。

回朔二十年,李廷珪觉得蜀军还能出兵争雄,现在嘛,靠地形守住就该烧高香了。要是蜀军正面野战力敌能打过周军,秦凤成阶会丢吗?李廷珪认为王昭远想事儿用的不是脑子,而是屁眼;好像他自称有奇谋妙策,压根不用拼杀、算计就能把对面的精兵算死似的。

李廷珪与部将走下山坡来,回头又四下观看,东、北两面都是连绵不绝的山林,除了青泥岭的路,山林上简直连人烟都没有;东边有些地方没有山林,但北边那连绵的山坡森林纵横延伸,一眼看不到头……东南面的山更高,山势陡峭、悬崖四立。只有正南面的蜀道才是道路,援兵就是沿蜀道过来的。

李廷珪一行人不顾道路难行,沿着西边山林的边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