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食运,上佳!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会议正在进行,袁飞也再次完成成长。即使是天下第一剑客,面对初出茅庐的新人,也要全力以赴。 其实袁飞自始至终都在战略方面轻敌,这个原因是鬼子自己战略上,气量太小。 鬼子的大动作,往往是中下级激进军官发起的所谓“事变”,事后高层再追认,事实上,鬼子在侵略战争中的战略可谓一塌糊涂。 袁飞站在鬼子的角度上,当时鬼子有20个常备师团,本土动员能马上能有4-50个师团。 如果在事变一开始立刻就进行动员,在前期就投入30个师团,用袁飞设想的“闪电战”进行作战,或许就不是现在这样被拖着。 北方兵分两路,一路由平汉、津浦两路南下,另一路走阴山贺兰山直指兰州(当时察哈尔有问题,这一路难度变小),切断和老大哥的交通。 再调一部南下兵团沿陇海线(江苏至兰州)夹攻关中威胁天府。 同时,利用海路运输便利,向长江、珠江进攻,与南下部队呼应,使西南部队不能部署到长江流域。 那么占领主要城市将变得非常容易。 到这之后,西部兵团自关中出发过秦岭占天府,中部兵团过从宜昌过三峡占重庆,左路从珠江流域进占桂、贵两地。 那么主要城市都被占,只能在山区打游击,军工体系几乎完全瘫痪。 但是小鬼子做的非常拉夸。采用的是“添油”打法,最终也有6-70个师团在华夏,但是无法形成正在横扫的力量,在各个战区被拖入持久战。 实际上鬼子怎么打的,没有直接切断陇海路、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而是自作聪明的先进攻晋地。 晋地点地形大家也了解,袁飞都吃了暗亏,炮兵都没有展开就打完了。 山区多、到处是天然要隘。费了半天劲,也就是打到黄河北岸,但是黄河过不了啊,中条山也是到三年后才打下来。 然后又去徐州打,被李宗仁拖了五个多月。黄河决堤以后,又只能沿长江西进,在武汉又遇上薛岳这个专业打鬼户。 战略上,可谓一塌糊涂。 可以说鬼子这个民族,在气量上,有欠缺,这或许和国土小有必然联系。写个什么物语,从黑夜中走出一个1米69的大汉,大刀阔斧筹备几年,就打了对方一顿,战绩也就几千。 但在战术上,袁飞还是高度认可鬼子,单兵素质高、执行力强,很难抓到鬼子战术上错误。 加上本身就是穿越者,对历史熟悉,有这个加成,袁飞几乎明明白白知道鬼子怎么走,时间一长,就逐渐忽视这个问题。 ... 关于战场地形。 袁飞仔细研究过地形,这里完完全全就是平原了,甚至于苇名支队驻扎的这个无名营地,后世还变成城区。 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就在于能不能在苇名支队进城之前将其拦住。 唯一能够利用的,就是长凝,这里是苇名传奇开始的地方。 但现在就是苇名支队末日开始的地方。一旅要在南面防备第2师团,所以不能调动,但是一旅的卡车可以过来参战。 袁飞从一旅、炮支队和各处工厂,集结了所有能用的卡车,400辆卡车,一半是用来拉火炮。 挤一挤,一次性就能运送8千士兵。众所周知,卡车快,袁飞彻底阻断榆赐和苇名支队交通的希望也在这里。 9月30日 正午,所有部队都进入了预定位置。 丁伟第二支队的88团、87团全部上车,在长凝镇北部等待。 89团、100团部署在寿县。 沈泉第四支队继续部署在大乌山。 王怀宝第五支队部署在长凝,也就是丁伟的两个团南边,介时这批部队将翻过大山出击。 炮支队被部署在寿县,战役开始之后,其下辖的两个野炮团、一个高炮团将沿铁路(正太路)西进部署。另一个团将在寿县部署。 袁飞本人到寿县坐镇,前线指挥部安排在寿县,刚刚正好在寿县开完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 “我这口才没苇名花花肠子多,我就一句!” “今晚七点,血洗苇名支队!” “是!” ... 与此同时 苇名支队驻地。 鸠山、小林、早田三人上了一辆车,今天早田做东,在城里请客,早田手下的吉野、安倍等人已经在城里安排好了。龟田在医院养伤,也答应了过来一叙。 还有中川、宇智波没有参加,毕竟这个还是分派系的。早田被拿出去硬抗丁伟,第一个上联队长没啥问题。 接下来就是小林和宇智波两人的争夺,各自都形成了小帮小派,小林的参谋系、宇智波的近卫系。前者是参谋出生、后者做过侍从武官(不是武官长)。 因为酒井这个二把手在,也就批准了这次外出。 上次一战,苇名支队战损大概在2900左右,孔捷那边被当做秘密压着,不过明明白白是吃了亏。 鬼子自己的报纸刊登晋东纵队第三旅团(孔捷支队)此战战损达到71%,已经退出战斗序列。 37师团的安达师团长自己都认为自己坑了苇名,本来应该是一场围歼战。 八路自己不报出来,各处报社帮忙编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