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合围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那种让袁飞战无不胜的势,好像又出来了,总之,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各个方面提供增益。 士官突然变强,袁飞自己想得明白,毕竟是系统的功劳。可是,不止于此。 “势”到底是什么,无法准确介绍,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同,但他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举个例子,就像老乡带路,鬼子强的时候,如果老乡知道带了这路,必死无疑,不是一般人不敢带这路。 能带路的老乡,自己也做好了准备,不管怎么讲,势就弱。 想加强这种势,无非两种方法。一种,我愿意牺牲,另外一种是,我肯定不会牺牲。 无论哪种,都会让愿意“带路”的老乡变多,势就变得强烈。 这区别就出来了,当然如此简单的评判。起码这场战役到现在为止,这个势,更多作用在心理层面。 到了第二天,已经就位的14个支队,填满了整条战线,几乎没有薄弱点!真空带这种说法。 而昨天就已经投入战斗的山纵、11支队,已经和鬼子大部分部队搅成一团。 在鬼子带轮子的部队普遍脱节的情况下,很快就占据上风。就算长谷寿夫占了上风 ,他也得撤退,收缩兵力。 所以前期的节节顺利是必然的,这也能极大的提振士气。 长谷寿夫也再次发报询问。 “致电苇名长官,赤柴部...今日是否西进!” 回电也很快。“如果你在六个小时前问,那是一定的,现在,他来不了了...” 长谷寿夫感觉通讯员没有读完,那纸上有4行,现在最多一行。 “还有呢!” 通讯员:“后面是个人内容,我看不懂,请师团长过目!” 长谷拿起来一看,是一句开玩笑的话。 “你既然知道赤柴的能力,就不该想让赤柴来破局...” 虽然知道苇名司令官好像有个什么计划,所以不太关心战局,但这也太不关心了吧,大难当头,不下命令,居然在这里嘲笑我蠢。 长谷:“自力更生!欸,为什么是六小时前呢...” ... 六小时前 东线战场,话说当时独3支队选择向敌人纵深突围,歪打正着冲到了赤柴的司令部。 这下子就捅了马蜂窝,几个师团漫山遍野的找独3支队。这独3支队的支队长梁大炮,那也是运气好,真是没碰上多少主力。 随着逐渐深入,已经远离了战役核心区域,这种情况作为主力之一的赤柴集群,显然不能追了。 51、52两个姊妹师团,现在在和二纵打,能追的就是25、37两个师团。(其实这里也有微操,赤柴是第10师团出身,后面在25师团做师团长。如果安排成10+25,那两个都是嫡系,显然问题太大。所以最终是10+26。) 现在好了,两个师团都有部队追着独3支队往鲁西北跑,这样一来,两部和赤柴集群之间就有了“空隙”。 而这样的“空隙”,袁飞不会放过。 袁飞在石家庄下达了命令。“狂风!该吹起来了!” 早上六点,一直在四处转移寻找机会的狂风支队,突然向新安西北的25师团一个联队发起攻击。 半个小时里,没有一门火炮休息,轻而易举的越过了这个联队。 这个联队,残不残,跑没跑,往哪里跑,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狂风”一纵面前,是25、37师团和赤柴集群中间那像豆腐渣一样脆弱的连接部。 于此同时,炮纵、二纵也在行动。就在早晨,炮纵突然对51师团发起炮击,而且是不计弹药消耗的那种。 虽然收到了苇名:“这是佯攻,要时刻注意八路主力可要往你部和赤柴集群连接部穿插。” 可51师团师团长,第一是无法相信八路舍得这么消耗弹药来做佯攻,就一个小时不到,落在51师团这里的炮弹,已经超过了之前的总和。 第二,他现在动不了,八路那边是也有步兵配合战斗。八路发动了“钳形攻势”,而且从攻击范围上可以判断,这攻击是支队级的,看来苇名长官也有失算的时候。 很快,他就发现是自己水平太低,八路那个钳子,没有一点收拢的意思越分越散,最后指着51师团和赤柴集群的结合部去了。 而这个“狂风”也在这个时候,“妖”了起来,实现了步兵行军的奇迹,其主力部队13支队的809、810团,在发生少量遭遇战的情况下,奇迹般六小时行军31公里。 在骑兵部队之前,赶到了在预定会师地点西南4公里处和二纵会师,这个“铁闸”算是关上了。 不妨细数一下现在包围赤柴集群的部队。 一纵两个支队8个步兵团,2个山炮团,一个野炮团,两个榴弹炮营,另有骑兵支队3团6营(3000余人)。 二纵两个支队8个步兵团,3个山炮团,1个野炮团,另有骑兵1团2营。 三纵一个支队4个步兵团。 独立4支队,4个团6000余人。(相当于整编两团吧) 炮一纵,四个野炮团,三个榴弹炮营,一个重榴弹炮营。 加起来22个整编步兵团,5个山炮团、6个野炮团,4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