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第1/2页)

衛國公勢大,且師出有名,糧草被調集走那麼多他肯定也心痛,但是能如何?

許閣老脾氣大,罵人不帶髒字卻能讓你無地自容,句句話里都是為大晉的將來做打算,他又能如何?

兩邊討好,兩邊受氣,說的就是戶部尚書如今的窘境。

「閣老息怒,如今糧草一句被調走,下官說句不中聽的,您就是把天給罵破了也無濟於事,耽誤了九皇子啟程,只怕西北戰事那邊也會因此受影響,所以……」

「所以什麼?讓老夫給你想想法子,把國庫給你充盈充盈?想得到美!食君之俸祿,必當分君之憂,你還是好好回去想想,怎麼保住你這烏紗帽子吧!」

說罷就氣呼呼的走了,留下欲哭無淚的戶部尚書。

若非時機不對,他真想告老還鄉,偏他的年紀才六十,要不他也稱病算了,否則晚節不保那一輩子的辛苦可就白費了。

於是回到戶部後,就緊急詔令戶部所有的官員想法子,以最快的速度將糧倉補齊。

不多會,就有人提出再征民糧的法子。

「大人,去年各地的收成可都不錯,漕運司送來的官糧比往年還要多兩成,瞧這樣子怕是百姓手中的存糧還多,要不然就請旨再征一回糧?也不用多,去年的三成就足夠了。如此一來,國庫定能充盈!」

法子不錯,只是有違人和。

但西北戰事吃緊,若是城破,他們這些百姓還不是一樣會跟著遭殃,還不如現在交糧保太平呢。

有了這想法,戶部目前的難題可算是解決了。

一直愁眉不展的戶部尚書總算舒展了眉頭,對著提主意的那人就說道,「後生可畏啊,此事就交由你來負責,辦好了本官自然會去聖上面前替你請封嘉獎!」

那官員瞬間眼神一亮,對著尚書大人就信誓旦旦的說道,「下官定不辱命!」

這邊,戶部通宵達旦的研究著如何再征民糧,那邊定王府卻朝江南送去了消息。

楊照看著王爺親自提筆寫下的書信,頗為不解。

「王爺,老太公那邊真的可以辦妥此事嗎?」

「放心,外祖父在江南一代的商賈中也是有些名望的,他暗中操作著以高一成的價格囤糧,想必在西北戰事結束前,就能達到這數目了。」

楊照咧咧嘴,他擔心的就是這個數字啊。

三千萬擔糧食,漕運司幾年都未必能繳納那麼多,只憑老太公的威望,真的可以湊起那麼多糧食嗎?

他很擔心。

再看蕭庭意卻胸有成竹的很。

商人重利,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成,可若是數額大了,那利潤也是肥厚的很。

一成的提價並不會擾亂市場,也不容易打草驚蛇,但卻能讓戶部那邊破開的口子難以填平。

如今戰事為先,所有事情都可以讓步。

可等到得勝歸來的時候,也是該清算舊帳的時候了,衛國公先是藉口戰事挪用了一半的國庫,至於有多少是真的用於軍中,又有多少是裝進了自己的口袋,不言而喻。

看著徐州送回來的消息,這老狐狸當真是太平日子過久了,以為這世間眾人都是渾渾噩噩之輩,可悲可欺辱。

世事往往如此,大權得握之人總是一句話,一個表態就能影響萬事萬物,可憐都城的百姓還不知將後來會面對什麼,正熱熱鬧鬧的過著年復一年的辛苦日子。

西市開了這大半月,白思若早就想去了。

無奈家中長輩不是這個有事,就是那個有事的總湊不齊,乾脆她稟了長輩就自己出了門,帶上鳳錦瑤,就奔著西市去了。

果不其然,這裡的胡商外商多了幾倍還富餘。

帶來的東西也是前所未有的精緻和不尋常。

白思若拉著鳳錦瑤左瞧瞧右看看的,好不歡喜,倒是鳳錦瑤這兩日眼皮總跳,感覺不太平。

「表姐,當心些,你這齣來也不帶家丁,若是遇著什麼事可怎麼辦?」

白思若一副嫌棄的表情,「阿瑤莫當心,這可是天子腳下能出什麼事?再說了,這西市前前後後調了一千名士兵四處巡邏,還是大伯母娘家的林伯父手下的精兵強將,他們在不比家丁好使?」

一邊說話,一邊給她戴簪子。

二人站定的地方是胡璇鏤,西市里有名的首飾店,無論是樣式還是做工都是西域的特色。

東都城裡最近時興的貨色可都是她們店裡出去的,所有白思若才帶著鳳錦瑤來看看,順便把她的及笈禮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