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江南沈家一 (第1/2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工匠,常见的有木匠和铁匠。 不论是木匠还是铁匠,他们在打造器物时,对尺寸都有一定的要求。 当然,会看图纸是基本功。 站在吴忧身旁的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者,回道:“这并非难事,不知大人要制作何种器物?” 吴忧从衣袖里取出一张图纸,递给老者:“你们先看看这个。” 老者接过,剩余的人也围到老者身旁,仔细查看了起来。 只不过看了许久,众人一头雾水,老者疑惑问道:“不知大人,这些是何物?” 这四十多人中,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其中还有一位大婶儿,这是唯一的女性。 吴忧指着图纸道:“这儿是我们所站着的街道着,这儿一条条的线和图案和箭头,我让你们用石灰画下来,另外,两边的尺寸要对仗公整,偏差越小越好。” 主街道的路面很宽,图纸上有详细的规划,其中包括马匹,马车,人行道等划分的非常清楚。 吴忧给他们详细的做了解释,对他们提出的疑问,也耐心的解答,待没有人再提出问题时,吴忧说道:“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府衙的人,如果遇到处理不了的事情,可以找我和邹县丞。” 其实,相对所做的器物,吴忧让他们做的事情要简单了许多,只是工作量比较大,而且时间上比较长,毕竟整个京都的路面,可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当然,这也是让他们欣喜的地方,有事情做,就意味着有工钱拿,而且,这是关于整个京都的大工程,做好了,足够了他们吹嘘下辈子的。 想了想,吴忧看向老者问道:“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 老者拱手:“大人,老朽叫张十七。” 说完,老者又指着身边的年纪人道:“这是老朽的儿子,叫张十八。” 张十八大约三十来岁,身材消瘦,长相平凡,最有特点的是他的眉毛,他的两片眉毛长的很长,而且没有规律,乍一看仿佛是连在一起的。 说完之后,张十七沉默了片刻,继续说道:“大人,我们需要一些工具。” “这好说,猴子过来,你带几个人去工部取一些工具来。”叫来猴子,吴忧吩咐道。 “是。”猴子应了一声,便与张十七等人商议。 “我们需要角尺,墨斗………” 安排好这些之后,吴忧没有留在此处,而是来到了城门外,此时,在城门外的难民,已经被邹成秀全部安排到了其他的三处城门扎营。 城门外彻底的空旷了下来,此时已经有壮劳力在挖坑,还有的正在往这边挑水。 等了好一会儿,这才有牛车,陆陆续续的将石灰运来。 石灰在这个朝代是重要的建筑材质,经常用于地基,是防止地基因潮湿而开裂,因此并不难寻找。 吴忧没有去看石灰有多少,既然是常见的东西,就不难弄到。 此时,已经挖好了两个半丈深的大坑,而且全部都灌入了水,吴忧直接让劳力全部把石灰扔入坑中。 随着石灰越扔越多,很快,水池里就冒起了白灰,白色的水泡也越来越多。 邹成秀不懂建筑,却也知道石灰的用途,看着如烧开的沸水般翻腾的水池,他忍不住好奇,再次问道:“大人,石灰是防潮用的,你这样是不是太浪费了?” 吴忧摇头:“线路的规划,要用到石膏,你就当这是石灰新的用途。” 闻言,邹成秀不再多问。 看了一会儿,吴忧便没了兴致,对邹成秀说道:“如果水池不再冒泡,你派人通知我。” 说完,吴忧带着哑巴回了府邸,烧石灰需要时间,张十七他们要对路面进行规划,真正施工估摸要等到下午了。 直到下午过半时分,吴忧才收到邹县丞的通知,他没有犹豫,再次来到了施工现场。 在城门处,吴忧看到地面上,用墨斗标注出,一条条长方形的线路,大约已经有了一里地的长度,整齐而规范,心里非常的满意。 来到城门口,吴忧看到石灰池果然不再冒泡,水温也渐渐的降了下去,原本混沌的水池,清澈见底。 “猴子,去把张十七他们全部叫来。” 猴子没有犹豫,立刻前去通知张十七。 不大一会儿,四十多名工匠全部来到了石灰池旁。 吴忧也不迟疑,说道:“准备开工。” 东城门处的主街道已经封锁,禁止车马和百姓通行,不过两旁却围满了百姓。 交通改制已经不是秘密,庞大的工程,引得好热闹的百姓前来围观。 这种被无数人注视的感觉,吴忧已经习惯了,府衙的一众人也习以为常,张十七他们和众劳力明显很不自然。 吴忧没有去安抚他们,等时间长了,他们自然而然就适应了。 宽敞的街道上,吴忧拿着刷子,在装着石膏的木桶里搅拌,然后在画好的方框里涂上白色的石膏。 这种事情并没有技术含量,吴忧之所以动手,并不是在给工匠们做示范,这只是一个形式,起着象征意义。 新事物的出现,要有重要人物带头,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夏皇把这件事情交给他,自然由吴忧领头。 这种领袖做法,吴忧也能理解,如果以后往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