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救灾之法二 (第1/2页)

吴忧的问题出口,气氛立刻沉寂了下来,场间鸦雀无声。 东城都卫司,负责东城的所有安保事宜,其中巡视难民,避免其破坏庄稼, 也在都卫司的职责之内。 吴忧被刺杀当日,并没有见到都卫司的巡视队伍。 他听王老憨说过,巡视队伍会时不时的出现,可是吴忧出城当日,巡视队伍刚好不在,他绝不相信这是巧合。 见三人的目光都盯着自己,樊顺说道:”当日负责巡逻的是我手底下的一名队正,不过他已经服毒死在了家中。“ 吴忧继续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樊顺想了想,回道:”在赵攸之伏法的第二日。“ 显然,这件事情并不是西王的人做的,赵攸之这个主谋死了,再杀都卫司的一名队正便没有了意义。 不是西王,那就是另外两方的人做的,为了不留下一点的蛛丝马迹,杀人灭口,真够狠的。 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 找到那名叫青鸾的女子,可京都的人何其之多,要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吴忧叹了口气,他知道此事急不得。 彭遇春见吴忧沉默,连忙道:”吴大人,我以项上人头担保,此事绝非樊叔叔所为。“ 樊顺是彭有牛的部将,替樊顺作保,也是在替他彭家作保。 彭遇春第一次见到吴忧时,是在吴家,他是去求购兵书,当时,吴忧给他第一印象算不上好。 后来吴忧被刺杀,反而转手便把赵攸之送上了断头台,这让彭遇春对吴忧刮目相看。 只是,昨日在将军府的一番话,彭遇春认为吴忧太过看重俗物,他略略不喜,就连称呼都几度变化。 不管如何,彭遇春都不想和吴忧的关系弄的太僵,这才急于表态。 吴忧点头:”当然不是。“ 见气氛稍稍缓和,朱明理说道:”此案可以慢慢查,眼下是难民一事,拖不得。“ 关于难民,吴忧是知情的,当初为了躲避刺客的搜查,他和哑巴还混在难民之中。 江淮水患,让这些难民无家可归,不得不暂留京都,现在天气转冷,难民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 如樊顺所言,难民首缺的就是吃食。 吴忧问道:”现在城外聚集的难民,大概有多少人?“ 朱明理想也没想,答道:”近十万左右。“ 朱明理任府衙师爷时,经常外出体察民情,能清楚知道这些吴忧并不奇怪。 十万人,这可不是小数目,单单每天消耗的粮食便是天文数字。 说到这儿,朱明理叹了口气:”昨日,我亲自去拜访了京都有头有脸的粮商,他们像是商量好的,全都不肯出粮食赈济灾民,之前他们已经施过粥,本官也不好再要求太多。“ 吴忧冷哼一声,冷冷道:”一群奸商,迟早我都要收拾他们,朱尚书,你可还有其他的办法?“ 略略迟疑,朱明理道:”现在府衙还有余钱,要不..........." "打住。“吴忧摆手,制止了朱明理后面的话,笑道:”那些钱是陛下给我府衙的,就那点钱扔进难民群里,只怕连个水花也溅不起来,你就别惦记了。“ 砰......... 见吴忧语气坚决,丝毫没有要出钱的意思,朱明理直接拍案而起,指着吴忧怒道:”吴忧,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一毛不拔,你知不知道,一但难民饿红眼了,是会引发民变的,你可知道后果,本官告诉你,若真的引发民变,陛下第一个不会放过你,他会用你的项上人头,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到时侯没人能救的了你。“ 一旁,深知吴忧重利的彭遇春也劝说道:”吴大人,现在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了,而是关乎性命,你可要三思啊!“ 樊顺也说道:”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粮食,则需要大量的钱财,目前只有府衙能拿的出来了。“ 对于三人的劝说,吴忧却非常的淡定,拿起茶壶,先给朱明理倒了一杯茶,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才说道:”朱尚书,你先别急眼,听我慢慢说。“ 朱明理坐下后,吴忧抿了一口茶,不急不徐道:”府衙的钱我有妙用,动不得。“ 见朱明理又有暴走的迹象,吴忧抢先道:”朱尚书,你先别上火,且听我娓娓道来。“ 强压下心里的怒火,朱明理道:”好,我倒要听听你能说出什么花儿来。“ 吴忧想了想,问道:”难民要的是粮食,还是一口吃食就行。“ 依旧愤愤不平的朱明理问道:”这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粮食绝大部分在粮商手中,吃食的话有很多,比如水果,蔬菜和肉。“吴忧回道。 三人愕然的看着吴忧,仿佛在看一个疯子,蔬果和肉类的价格比粮食要贵,粮食都买不起,却要用蔬果和肉食去赈灾,不是疯子是什么? 要知道,将军府也只有在待客和逢年过节才吃上肉,用肉去赈灾,这伙食比将军府还要奢侈。 见三人迷茫的眼神,吴忧笑道:”我之前对小葵说有办法,并不是在宽慰她,如果只是吃食,让京都的百姓供上半月,问题不大,我们只需如此如此......“ 吴忧不再卖关子,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