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古宁寺案九 (第1/2页)

天微亮。 上官素便来到了吴家,守在门口的王武也没有阻拦,直接放行。 王文和吴坎都不在,他暂时充当起了门房的工作。 上官素曾在吴家住了数日,对吴家自然不陌生,询问了正要出门的三姨太,得知吴忧的所在,她径直朝书房而去。 书房的门是开着的,而且里面还亮着灯,上官素敲了敲门,然后走了进去。 见吴忧和小竹伏在地上,她疑惑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上官姐姐,少爷说这是拼图游戏。”小竹起身,欠身一礼,她的嘴巴很甜,与所有人都相处的来。 上官素微微一笑:“拼图?游戏?小竹,你被你家少爷骗了。” 见自己的话要被戳穿,吴忧连忙打断道:“你来的正好,一起玩吧!” 青铜碎片关系到案子,上官素知道吴忧在做什么,她并没有拒绝,于是,书房里又多了一人。 直到下午时分,三人都感觉到了饥肠辘辘时,所有碎片这才有序的摆放在了一起。 只是要还原成立体的实物,难度颇高。 碎片分为三个部分,除了底部的三足和上部的双耳外,中间部分是一个孤形,而且还有一个盖子,这似乎是一个三足双耳鼎。 吃完午饭后,吴忧叫来了张十七,以及十几名工匠,来到了书房。 “我欲将这些碎片还原成实物,不要求完整无瑕,只要拼凑成大致的模样即可,你们可有办法?”吴忧直接说明需求。 十几名工匠,先围着地板上的碎片看了看,然后又小声讨论了一番。 不大一会儿,便讨论出了方案,张十七说道:“此法简单,只要用泥做一个内部的器胚,然后把碎片粘在泥上,大人,你觉得可行否?” 吴忧想了想,点了点头。 于是,十几名工匠便在前院儿,空旷的地方开始和泥,再把泥沏成圆柱状。 然后从下到上,将碎片粘在泥柱之上,这个鼎并非均匀的圆柱形,而是上窄下宽,部分泥柱则需要修整,以便契合鼎的大小。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直到日落时分,除了盖子和上方的双耳,其他的部分已经组装完成。 一个古仆的,直到吴忧肩膀高的大鼎,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送走工匠后,吴忧和上官素围着大鼎仔细观察,组合完整的鼎,虽然依旧是锈迹斑斑,不过大致的纹理却可以分辨清楚。 上面的纹路组成了花鸟鱼虫等图案,如果不是已经破损,放在前世也是国宝之类的古董。 取来炭块和纸,吴忧将大鼎及上面的图案画了下来。 如果能找到此鼎的出处,这未必不是一条线索。 如此大的青铜器,不是一般的地方能制造出来的,二人想到的第一个地方便是工部。 次日一早,吴忧和上官素便来到了工部。 接待二人的是工部侍郎姓谢,礼毕后,吴忧将画着青铜鼎的纸张递了过去:“谢侍郎,你先看看,工部是否制造过这种鼎?” 谢侍郎接过,展开,然后皱眉思索。 吴忧提示道:“这个鼎可能是十多年前制造的。” “这种款式的鼎,我工部不曾做过。”谢侍郎直接否定,想了想,又吩咐一旁的侍从道:“去把老李头叫来。” 不大一会儿,一位身穿短打,双肩肌肉虬结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谢侍郎将纸递了过去:“老李头儿,你先看看这个,我们工部可曾做过这个器物?” 叫老李头儿的男子,仔细观察纸上的三足双耳鼎,摇了摇头:“谢大人,我工部做的鼎不少,像这种款式的鼎,小的肯定,不曾做过。” 挥了挥手,待老李头儿退出去后,谢侍郎把图纸递还给了吴忧:“老李头儿在工部二十多年了,主要负责大型器械的制造,他都说没有,应该错不了。” 吴忧点了点头,道谢之后,二人便离开了工部。 来到了府衙,吴忧把图纸交给了猴子和黄狗,命二人在城内打听此鼎的出处。 可一连数日过去,没有打听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上官素很不甘心,独自去了一趟大佛寺,面见了悟念方丈,可得到的消息依旧是否定的。 吴忧不是没有想过从古宁寺纵火案查起,可根本无从着手。 现在唯一的线索也断了,无奈之下,此案不得不搁置。 ……………… 时至十月初,天气转寒。 达达木在拜访了许多官员后,又购置了许多的物资,便向吴忧辞行。 离别前夕,吴忧和苗欢陪同达达木去了一趟百花楼。 百花楼虽然是青楼,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吴忧的理解中,青楼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青楼,另外一种则是肉体青楼。 而百花楼则属于精神青楼中最顶级的存在,也是无数读书人和权贵向往之所。 对于百花楼,吴忧并不陌生,离心湖诗会时,他和百事通路过此处,不过并未进入。 在古代狎妓,乃是风雅之事,并没有扫黄一说,离别在即,吴忧和苗欢也不想扫了达达的兴致,便陪同他一起,来此风月之地。 在门外拉客的是两名姿色尚佳的女子,见吴忧三人到来,立刻喜笑颜开:“哟,吴大人,真是稀客啊,里面请。” 二女连忙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