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郑若曾 (第1/2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走一步看一步吧。先不说这些,你怎么来了?徐鹏举他们知道吗?”

“他们不知道!我这次是微服前来。刚到南京,就直奔你这里来了。”

罗智脸色一变道:“又出事了?”

“没事,我这次来是想要见见你说的那些朋友。”

“见我的朋友?那些朋友?”

“就是上次我们在船上谈到胶莱河海道,你说你有朋友对水利很有研究。”

“哦,你说的是郑若曾啊。”罗智笑道:“这个人对水利感兴趣也是一个偶然。”

“哦?”

“我和你说。”罗智兴致勃勃地说道:“郑若曾昆山人,字伯鲁,号开阳。他的家族原本不是南方人,而是北方人。昆山郑氏家族是在宋代随朝廷南渡,始居昆山的。郑氏世代为医,但是郑若曾的高祖叫作郑文康,却是我大明朝戊辰年进士,授大理寺。

开阳青年时期师从昆山大儒魏校,常与归有光相互切磋学业。后来两人分别迎娶了魏校弟弟魏庠的两个女儿,又成为连襟。开阳三十三岁考取秀才,后被推荐入国子监就读,成为贡生。仕途失利后即归居乡里,潜心钻研学问。

然而他胸怀大志,凡天文地理、山经海籍无不周览。东南沿海地区频遭倭寇侵扰的时候,官军在御倭战争中纷纷败下阵来。此时朝廷派胡宗宪任剿倭总指挥,此公广招有识之士,由于郑若曾平时善言兵事,自从倭患发生后,他就绘制了一些沿海地图,由苏州府刊行,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对南方河道海道有着非常详细的了解。在平倭之后,便对水利有了兴趣。”

“带我去见见他。”

“怎么会让你一个南方经略去见他?我叫他来吧。”

“别!”罗信摆手道:“亲自拜访,这样心诚一些。”

罗智点点头道:“你着急吗?”

“怎么?”

“如果不着急,就明天再去吧,到时候我先给他打个招呼,说我晚上去拜访他,省得他出去喝酒不在。再说了,娇儿已经做饭了。”

“也好!”

罗信也不急,现在正闲着,便在罗智这里吃了饭,两个人边吃边聊。

第二天,罗智去衙门上班,罗信便带着鲁大庆和万大全在南京大街上闲逛着,看到南京已经完全恢复了繁荣,并没有之前兵乱留下的任何痕迹,心中也是满意。

中午在外面简单吃了饭,约莫黄昏时分,再次来到了罗智的家里。罗智已经回来了,而且换好的便服,正坐在堂屋内等着,见到罗信,便站起来道:

“不器,要不要歇一歇?喝口茶?”

“不用了,我们这就走吧。”

“好!”

罗信立刻和罗信走出了家门,两个人也没有乘轿,因为郑若曾的家里距离罗智的家也不是很远。两个人顺道买了一些下酒菜,还有一坛酒,大约走了三刻钟,便来到了一扇门前,罗智便摆摆手去叫门,而罗信也朝着鲁大庆和万大全摆摆手,两个人便离去,隐藏在周围,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个在哪里。

很快,就有了开门声,郑若曾的身形便出现在门内,望着罗智道:

“你怎么才来?”

罗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抱着的酒坛子道:“这不是买酒去了吗?”

“上我这里吃饭,还客气什么!”

郑若曾佯装不悦道,然后才将目光望向了罗信,便张大了嘴巴,震惊地望着罗信。

“大大……大人?”

“郑兄,我可是来吃饭的!”说到这里,罗信扬了扬手中的下酒菜。

“大人,请!”

罗信走了进去,听到背后传来郑若曾低声对罗智道:

“好你个罗智,搞突然袭击。”

“这不是怕你白天大嘴巴给说出去吗?”

“你才是大嘴巴。”

走在前面的罗信不禁莞尔,进入到堂屋,郑若曾将自己的妻子介绍给罗信认识,双方见礼之后,郑氏便下去准备饭菜。

实际上,在白天的时候,罗智告知郑若曾晚上来拜访,郑氏已经将饭菜准备得差不多了。将罗信买的一些熟食切了切,便端了上来,三个人围坐而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郑若曾才问道:

“大人光临寒舍,可是有何指教?”

说实话,看到罗信来到他家,他的心中还是有些惶恐的。毕竟他只是一个芝麻官,他之所以还能够保持风度,一方面是因为有着罗智引荐,另一方面也是他的阅历。他也曾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