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第1/2页)

燈光,樂隊,全都開始各司其職。

帶著迷幻電子風格的樂聲徐徐流出,陳鈴說要蹭流行樂的熱度,可實際上這也不是流行樂常用的編曲方式,會更小眾一些,但在聽慣了流行樂的聽眾耳朵里,會有一種新的聽感。

本來唱太平歌詞也好,登台說相聲唱戲都好,儀態很重要。此刻陳鈴卻搖頭晃腦地開始唱了起來。

他的聲音不再像剛才那樣力求每個字都清晰,每個字都圓潤,音色雖然還是清亮的,卻拖長了尾音,有種漫不經心的慵懶。

人聲配合著器樂聲,再加上演出者們傳遞的肢體語言,在場下聽的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好像在一陣浪潮中起起伏伏。

看直播的不少人也嚇了一跳。

-草,這和剛才是同個人唱的??

-確實和我想的不太一樣,不確定,再聽聽

-這風格說是那種很先鋒的搖滾樂隊我都信,但是他又和原來那個調子融合得好好,到底怎麼做到的0 0

-好像……真的……還行?

-有人跟我說今晚來這個直播間有樂子可以看,請問樂子在哪裡??

-之前就說了我們鈴是什麼都能唱的大vocal,而且一些偶遇啥的說他很喜歡去livehoe看演出,所以對他會改出這種東西我也不奇怪hhh寶藏被大家發現了真的很開心!!

……

唱完一首之後,有一位大v樂評人在微博上發了這首的錄屏和自己的感想:

「抱著聽個熱鬧的心態去看了直播,沒想到收穫了驚喜!個人以前也聽過好幾首這種類型的改編,改京劇的也有改評戲的也有,有的歌只是采了個樣,其實就是一首口水歌,還有的是保留了原曲,但基本上只是把編曲改成流行樂編曲,本質上並沒有什麼改變。

「說句實話,這種改編大多數就是拿傳統曲藝當個噱頭,實際上根本沒什麼可聽之處,這也是我一開始並不看好清秋社這次演出的原因。

「但仔細聽了下,他們單《白蛇傳》這首的改編就可圈可點,首先他們沒有拘泥於傳統的套路,不管是節奏還是調子都是有做過調整的,該換旋律的地方換,該強化聽覺記憶的地方寫了幾個riff。不是給原曲換了一件衣服,而是把曲子拆碎了,融到更新的編曲中去,因此你聽的時候不會覺得有任何違和,但原來曲調的韻味又還在,再加上最開頭那段清唱把人的耳朵勾住了,是會有沒聽過的聽眾好奇原來的完整的曲子是怎麼樣的。

「其次,以往這種改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唱這類曲藝的歌手,他們的發聲習慣和唱流行歌的歌手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大家聽的時候都會覺得怪異。但陳鈴沒有這個問題,他以前是偶像,深受流行口水歌荼毒,知道什麼唱法更討普通聽眾喜歡。

「廢話不多說,我要去繼續聽下一首了。」

……

這位大v微博一發,雖然也有人罵他是水軍問他收了多少錢的,但有不少閒著沒事的和好奇心過剩的網民都順手點進了直播間。

直播間裡演出還在繼續,後續陳鈴他們又演了幾首本身傳唱度就比較高的《照花台》《探清水河》等,還有沒什麼人聽過的《餑餑陣》之類。而且每一首的風格都有一些差異,有的是悠揚的爵士,也有活潑的funky,讓人聽下來不至於審美疲勞,甚至有人大呼像在開盲盒,永遠不知道下一首會是什麼樣的。

後來還有和京劇大佬的合唱,甚至還有一段陳鈴彈著三弦和吉他手余瑜的對彈lo,莫名好笑但又把現場氣氛調動得極高。

網上的風評調轉,直播間人數不斷上漲,有人在求音源,有人說要去聽聽原曲對比一下,還有人開始後悔當初沒有買線下的票。

有營銷號在直播開始沒多久就發了通稿嘲,說這場演出里的大多數歌曲改編得生硬且不倫不類,收看人數寥寥……在清秋社首演上了熱搜之後,該營銷號才匆忙刪除帖子,改口說直播反響熱烈。

這都是提前寫好的稿子,本來誰能料到這破演出還真的那麼多人去看??

不過也有嘴硬的,四師哥李答勉實在是很關注清秋社的動態,其實陳鈴他們在演出之前就邀請了他來,但他以自己忙得抽不出身為由拒絕了,可今天偏偏還從百忙之中抽空看了直播,看完之後還要到群里發表自己的高見。

李答勉:雖然你們這次吸引到不少人來看,但這些人以後都會去線下買票嗎?而且你們把原來的曲兒改得面目全非,但太平歌詞總共就那麼些,你們難道每次演出都重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