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十面埋伏(八) (第1/2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船娘已拿过竹篙,撑船向湖中而去。梅若霜把瑶琴放在小方桌上,在黄旗令主的对面坐下。画舫飘荡得很快,已越过那片荷花,湖中的船明显少了起来。梅若霜也是江湖人出身,忽然心生警惕,这里离岸边已有数丈之远,若是黄旗令主有什么不利的举动,她岂非很难逃脱?

“思思姑娘,面对如此湖光山色,不知我能否有幸聆听一曲?”黄旗令主向小火炉轻摇着蒲扇。

既来之,则安之,梅若霜抱元归一,纤纤玉指已抚在琴弦上,“你要听哪一曲?”

“当年令师一阕《十面埋伏》,惊退了数万北邙骑兵,可谓声震天下。只是令师归隐田园,这阙《十面埋伏》已成绝响。姑娘想必得到了令师的真传,如果姑娘不介意,我极想聆听,不知姑娘能够赏我这个薄面?”黄旗令主问道。

“《十面埋伏》多是杀伐之声,在这里弹奏不是有些大煞风景吗?”梅若霜不解地道。

“古人曾有胸中自有百万甲兵之说,这湖岸边高峰耸立,正如那巍巍雄关,湖水荡漾,也有那金鸣号角之声,我们也可以把这里看作征战的沙场。”黄旗令主又往小火炉中加了几块木炭。

“先生果然有高论,只是小女子仅仅学到师父的皮毛,恐令先生失望。”梅若霜淡淡地道。

“哪里,姑娘才慧俱佳,雏声犹胜老声也。”黄旗令主笑道。

“先生既然如此抬举我,小女子只好献丑了。”梅若霜一调琴弦,嘈嘈切切。起初隐闻一阵风雷声,大有山雨欲来之势。黄旗令主陡觉这晴空万里已是风云突变,湖岸边耸立的高峰宛如枪戟林立,那荡漾的水流声似奔腾而来的战马,整个身心都被琴声所左右。黄旗令主毕竟武功修为极高,他骤然惊觉这是梅若霜在利用琴音控制他的心神。他连忙凝神静气,大喝了一声,琴声戛然而止,一根琴弦已被这声大喝所崩断。

梅若霜的玉指隐隐发麻,这个黄衣人的武功之高超出了她的想象,若是有师父的焦尾琴在,或许还有可能震慑住黄衣人的心神,让他吐露真实身份。

黄旗令主喘了一口气,接着发出一阵大笑,“好一阕《十面埋伏》,真有身临其境之感,姑娘的琴艺实在令人佩服,只是姑娘抚的大意了些,以致琴弦断了,未能再继续下去。”黄旗令主居然仍不动声色,明明是他用气息震断了琴弦,却说成是梅若霜抚琴大意所致。

梅若霜心知肚明,从登上画舫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察觉黄旗令主怀有不轨之心,所以她才会想到用琴音来个先下手为强。黄旗令主十分警惕,加上武功极高,她的计划没有实现。

两人斗智斗力,无疑是黄旗令主占了上风。梅若霜看着那具瑶琴道:“既然琴弦已断,我还需去找工匠把琴弦接起来,以免耽误了晚上在曼妙坊的演奏,请先生送我回岸。”论智论力她都不是黄旗令主的对手,已有了退缩之意。

“不急,如今新茶已经烹制好,姑娘品上一口再走如何?”黄旗令主揭开茶罐,香气四溢,只是其中香味有些别具不同,梅若霜觉得一阵头昏目眩。她想站起身,却已浑身酥软无力。“这茶……”梅若霜睁着美目注视在茶罐上。

“这茶确实是清溪银针,只是这烹茶的水不是普通的水。”黄旗令主阴恻恻地一笑,“还有一个人我想介绍你认识一下。”说着他举起双手一拍,从画舫后舱中步出一个年轻的女子。这个女子相貌普通,一看就是丫环出身。她见到梅若霜,有些惊喜地道:“梅小姐,果然是你。”

梅若霜定睛一看,这个女子好像是她以前在梅府时所使用过的一个粗使丫环。梅若霜虽出身红灯会,但性格善良,有些出淤泥而不染之态,在梅府时对下人也是和顺。梅府被查抄后,因那些下人不是红灯会之人,也不清楚红灯会的底细,京兆府尹何丰一一审过之后,便把他们都放了回去,各谋生路。黄旗令主对梅若霜的身份已经起疑,况且当时梅若霜在谈亭会大放光彩,他已有所耳闻,特别是他令人暗查之下,发现萧逸在京城时曾与梅府的一个姑娘时有往来,颇为相契。他想到萧逸曾在刘府门前对梅若霜的异常举动,肯定是有原因。他立即派人去寻找以前在梅府的下人,好辨认梅若霜的身份。梅若霜在湖岸边漫步的时候,黄旗令主问过躲藏在画舫中的那个丫环。虽隔得尚远,看不十分真切,但梅若霜清丽脱俗,令人过目难忘,那个丫环倒有了九成把握,黄旗令主方才安排好这一切,等待梅若霜钻入圈套。

如今这个丫环已经确认无疑,黄旗令主得意地一笑,“思思姑娘,不,梅姑娘,如今全国各地都在严密追缉红灯会的余党,没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