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恕�

第二天上午11点左右我给医院打电话,妻子说话语无伦次,我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我飞快地来到医院,原来半夜她突然出现中风症状。可她才37岁啊!她病情很严重,被转到了神经科的重症监护区。那天下午晚些时候,神经科的医生让我作决定,一个我生命中最难的决定。“你的妻子得了中风,但我们找不到原因。我们现在要作个选择,即是否要对她的血液进行稀释治疗。结果可能会拯救她,也可能会导致大量出血,这要看中风的原因是什么了。怎么决定就看你了。”按照我目前搜集的信息,我决定把赌注押在血液稀释治疗上。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是在紧张、恐惧中度过的。

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我不知道我妻子是什么样的感受,但是之后的几个月里,我的心理经受了巨大的煎熬。我的日程被各种会议和任务排得满满的。即使是利斯丽在家恢复的那些日子里,我仍然被这些工作缠得不可开交。回顾那段日子,我意识到,我本来是很想陪她战胜病魔的,可事实上,在她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有在她身边。我不断地问自己:我的生活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吗?生活中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

我的一个朋友吉米告诉我说:“是逆境让我们认识了自我。”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真实的自我。在利斯丽缓慢地康复的时候,我眼睁睁地看着她为了恢复原本简单得令人不以为然的行为能力而费力地挣扎,我心里一阵阵难过。我忍住痛苦,努力去考虑我未来的生活应该怎么过。这次中风让我们两个都意识到:生命如此脆弱,但是这种脆弱又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

在今年年底,谢天谢地,利斯丽已经基本康复。我觉得我们好像被赐予了一次缓刑。当然,我们也已经拜访过死亡。这一次经历击碎了我原本对健康和生命的坚定信念。生命是短暂的。然后我开始问自己:我已经发现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了吗?如果现在我的生命即将终结,我有没有勇气说我已经发现了生命的真谛?年近五旬,加上妻子从中风中死里逃生,我已经踏上了一趟希望在本书中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旅程,一趟寻找人生“秘密”的旅程。

我一直渴望知道什么是生命中重要的东西,什么是快乐、有目标的生活,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当岁月之河流过,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紧迫地需要弄明白一些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伴随了我的一生:什么是生活中重要的东西?我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会想些什么?既然我已剩下不多的时间,我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有限的光阴?获得幸福和生活意义的秘密是什么?

我们最想要的两样东西

在我看来,有两样东西是人类最想要的。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类最基本的动力就是要寻找快乐,避免痛苦。我没有和精神病病人相处的经历,但是我接触过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数以千计。在倾听了他们的经历(先是作为一个牧师,后来筹划组织帮助个人成长的讨论活动)之后,我相信,弗洛伊德错了,大错特错。

依据我自己的经验得知,人最想要的两样东西是寻找快乐和发现生命的意义。“快乐”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没什么特别意义的词汇,比如“抛却烦恼,快乐起来”(意思是忘乎所以地沉浸在喜悦当中)。当提到快乐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可能想起了由美食或者性带来的一种暂时的、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

我这里的“寻找快乐”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体会愉悦的心情和深深的满足感。我们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很充实,都想经历对个人很有意义的事情。约瑟夫·坎伯�说:“我认为人们真正追求的是一种存在的体验,因此我们一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和自己内心底层的存在感及现实感引起共鸣,因此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存在的喜悦。”

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会永远都处于一种快乐的状态,而是说每天的满足感和喜悦感才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当每一天结束的时候,当我们的生命结束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处于一种我外祖父称之为“累并快乐着”的状态。

� 约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 1904—1987),美国神话学大师,有相当深厚的语文与文学造诣。——译者注但是作为人类,只有快乐是不够的。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除了寻找快乐,还想找寻生命的意义。如果快乐是每天体会到的满足感和愉悦,那意义就是一个人生活的目的。弗洛伊德的学生,同时也是纳粹死亡集中营的一个管理人员维科特·弗兰克尔认为,找寻生命的意义才是人类最根本的驱动力。我们在追寻——大多数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