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生死两茫(五十)无畏功德乃十四 (第1/2页)

好书推荐: 我乃茅山大师

没想到,独孤问君听后不仅没有承认,还大笑一声道:“大人,说了半天你可完全没有一点我是凶手的证据,一切都只是你一个人的无端联想而已。” “这血迹难道还不够证明你是凶手吗?” “当然不能!”他坦然自若地答道:“我是瞀视和凶手是瞀视,那是两回事。只是刚好我们这些人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是,说不定凶手并不在我们这些人之中呢?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凶手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我是瞀视的事,故意在擦拭血迹的时候留下了半道,好将罪行推到我的身上。” 她拿起之前的独孤问君的证词,指着上面的一句说道:“我没记错的话,你说过那天早上你是第一次去钱铁锋的当铺,而且只到了客堂就看见小吉跌倒在地。你发现钱铁锋死后便急忙离开去找里正了,可是事实?” “都是事实,我确实是第一次去当铺,也只是从柜台到客堂而已。” “你可是有机会趁着小吉在客堂、跑到二楼实施那个锁门手法的唯一一个人。” 他笑道:“大人还忘了一个人也有可能。” “谁?” “穆掌柜。他那天也来了当铺,可以趁我和小吉在一起的时候跑到二楼上锁,之后等我离开了再去找小吉。而且他与钱掌柜是多年的好友,肯定清楚这间当铺的结构,所以才能设计这样的手法。” 独孤问君的言论,乍听之下有些强词夺理,但仔细想想却也有几分道理。 独孤问君顿了一顿后又继续说道:“我还有一个证据能够证明不是我干的。” “你说。” “按照大人所言,凶手是用钥匙锁住的前门,再将钥匙放入钱掌柜习惯放钥匙的书桌左侧抽屉之中,可是如此?” “不错。” “我与那钱掌柜一共就只见过一次面,我怎么可能知道他习惯将钥匙放在哪里?而且我也与他无冤无仇,为何要置他于死地?他之前和我谈论生意的时候说过,那个银壶也就开价一千五百两银子而已。别人可能觉得这是天价,可对于我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说着,独孤问君就从怀里掏出一包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大叠银票! 他随手拿起一叠朝众人扬了扬道:“看见没有,这里少说也有二千两,这只是一部分而已。我有的是银子,怎么会为了一个银壶而杀人越货?” 凌知县凑到白若雪边上小声说道:“白姑娘,本官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他不太像是凶手啊,会不会......” “县尊大人尽管放心,我定会让他心服口服。” 白若雪不慌不忙地说道:“我早料到你不会这么容易就认罪。没关系,我还有一件你无法反驳的证据。” 她走到独孤问君面前,伸出手道:“请把你戴在手上的那串念珠交给我一下。” “大人要这个干什么?”刚才还一脸镇定的独孤问君,此时却露出了一丝慌乱。 白若雪语气强硬地回道:“你给了以后就会知道了。” 见独孤问君迟迟不肯行动,梁捕头朝他走了过来,他见状只好将念珠摘下交给白若雪。 “真是一串极品。”白若雪拿在手中边数边问道:“你一直随身携带没离开过,也没弄丢过?” “绝对没有!方丈说了,不能离身,不然会有血光之灾。” “一共有几颗凤眼菩提?” “十、十三颗,怎么了?” “不对吧,不应该是十四颗吗?” “念珠不是在大人手上吗,数出来难道不是十三颗?” 白若雪举起那串念珠,问道:“那么你可曾知道十三颗念珠有何含义?” “这、我只是向天云寺的方丈求来了这串开过光的念珠,他只告诉我随身戴着可以避灾,至于有什么含义就不知道了。” “我曾经遇到过几起与佛家有关的案子,所以也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事。”白若雪将念珠放在桌上后说道:“十三颗念珠表示佛家的十三力。佛家认为,西方净土的菩萨具足十三力,因此能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而十四颗念珠则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这十四种无畏功德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不过其中包含了:远离火灾、远离水灾、远离病灾、不惧恶鬼、不惧刀剑等等。你既然是遭了大难才去求的念珠,方丈给你避灾所用,就绝不可能是十三颗,一定是十四颗!” 独孤问君有些不耐烦道:“方丈给我的时候就是十三颗,如果大人坚持说有十四颗,那么请问缺少的那一颗去了哪里?” “当然是在这间屋子里。”白若雪的朝屋里扫视了一圈,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角落里那个养鱼的大缸上:“而且我已经找到了!” 独孤问君的目光随着白若雪看向鱼缸,眼神中透露出绝望。 那鱼缸虽然不算很大,却也不算小,更何况里面还装满了水,着实不轻。白若雪唤来好几名捕快,这才堪堪将鱼缸抬出了卧房。 几名捕快合力,才勉强将鱼缸里的水倒掉了一大半。小怜伸手在里面淘了好一会儿,从一堆琉璃珠和雨花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