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一不小心,就裝了隔壁! (第1/7页)

玩笑歸玩笑,但是大家還是好奇的看著陳南,眼睛裡寫滿了好奇。

畢竟……陳南突然吃藥,是為了什麼?

李光明忍不住好奇的看了一眼陳南,笑著對著一旁的袁傳新和陶功書笑著說道:

「我記得,以前有本醫案里記載,說上醫為病,先揣其藥,聞而知之藥性,嘗而知之藥味,度而知之深淺,品而知之其效。」

「呵呵,說實話,古人對於藥性的把握,屬實有些厲害啊!」

「反觀現在,醫藥分家,醫不識藥,如自斷一臂,捉襟見肘,屬實難看啊!」

袁傳新深感其實的點了點頭:「的確,我們這代人,對於中藥,還能認出來個七七八八。」

「但是,下一代人……就難說了!」

「遠了不說,我那學生,今年35歲,可是……常見的一些藥物,都叫不出名字,識別不出來,讓我有些心寒啊!」

「醫者識藥,不能只知其藥性,還要知曉其藥理,藥味,藥氣啊!」

「我記得,我以前學中醫的時候,跟著趙家的老爺子學過一段時間藥學,那時候,說實話……我為了了解藥物,這舌頭,有難么半年時間,跟中了毒一樣!」

「趙家老爺子跟我說,想要當名醫,大醫,上醫,必須要親自對藥物有所感悟。」

「可惜,也就是個皮毛!」

「據說趙家老爺子,喝了湯藥,能對這湯藥中的藥物成分,猜個七七八八。」

「實在是了不得!」

陶功書也是無奈的點了點頭:「這也是時代的問題。」

「古時候,做中醫,沒有十年八年的學徒期,都出不了師,採藥、炮製、抓藥、看病、把脈、識方……都要學習。」

「現在呢,分工明確,科學合理,講究的是一個專業化,大學五年,能入門就不錯了,隨後研究生三年,運氣好,讀個博士,又得三年,這順順利利十一年下來,我說句實話,真真正正能品悟到中醫那點精髓的,十之一二啊!」

「這也是時代的問題。」

「反倒是民間一些鄉野醫生,人家水平,雖然不如科班出身技巧性強,但是……怪就怪在,人家有一手絕活!」

「我們上次開會的時候,張柏林老先生說,這叫偏門,如得了偏門,能得偏才,也能掙偏財,這是正經的稱讚,因為偏門,也是真正有水平的,通過大量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套方案。」

幾人在有模有樣的聊天。

而陳南此時鑑定卡已經開始發揮了作用。

【叮!鑑定卡使用中……】

【配方成分:黃芩(蜜炙)、白朮、炒杜仲、姜半夏、天冬、麥冬、白芍、龜板、牡蠣、茵陳……】

【具體用量比例:……】

【治療:全血高切、低切粘度、還原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均有顯著降低作用;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可明顯抑制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量效關係;可明顯增加腦血……】

【具體製作工藝:其製備方法是將黃芩粉碎後用乙醇提取後,回收乙醇並濃縮,製成干膏粉末,將杜仲粉碎後,用鹼液提取,收集沉澱,乾燥製成粉末……】

……

【不良反應:……】

伴隨著鑑定卡使用,一張完整的說明書開始出現在了陳南的腦海之內。

藥物的具體組成,以及藥物的配比,藥物用量,不良反應等等……

當所有的藥物成分和具體用量出現之後,陳南細細看完一遍之後,並沒有感覺到什麼異常。

思來想去!

陳南掏出一張筆跟紙,開始在上面寫了起來。

但是,陳南並沒有把藥量標註出來。

一旁討論的眾人看見陳南這個操作,直接愣住了!

因為……陳南竟然寫出來的藥物組成,遠比配方中的要多得多!

這一下子,把一旁的幾人看的有些驚詫!

袁傳新連忙問了句:「小陳,你這是……補全了藥物配方?」

這個問題問出來以後,就連一旁的李光明和陶功書也有些坐不住了。

連忙湊過來,認真的看了起來!

這越看,越覺得有些迷惑。

看見陳南徹底停下手裡的筆,桌子上的紙上,寫了31味中藥!

而配方表裡面,只有17味!

也就是說,陳南竟然多寫了14味中藥!

「編的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