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以前的事 (第1/2页)

好书推荐: 蝴蝶标记

这里就是池水村,因为改建,房子都密集的盖在一起,前面成了商人专门买东西的街道,也就是邢道士住的地方,他们中间就相隔一座石桥。 那石桥也有些年头了,以前池水村发大水,冲垮了不少人家的屋子,孩子大人老人都被冲走不少,后面村民们集资修了桥,盖了大坝,洪水也就少了。 屋子里没有多大的地方,老太太让我把簸箕放在灶台上,我跟着她进入屋子里,这里有个炕,灰暗的灯光照在里面。 这就是老太太如今的生活,墙上还有很多照片,看起来有些年代了,都是以前留下的。 上面的男子照片我很熟悉,是刘风,在地狱遇见的一模一样,我是不会忘记他的样子。 刘风旁边还有一个姑娘,扎着双马尾,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放到现在也是个美人胚子。 而这个人,正是我身边的老太太。 “孩子,吃点糕点吧,我这里也很少有人来,家里就这点东西。” “你也别嫌弃。” 我说:“怎么会嫌弃呢!我最喜欢吃糕点了。” 我拿出一块绿豆糕放进嘴里,很甜很好吃。 我看着墙上的照片说:“奶奶,您和刘风当初是怎么认识的?”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以前的故事,那些发生在老一辈子人身上的事情,对我来说都很有趣,那都是我们所没经历过的事情。 老太太坐在一旁,跟我讲起了当年发生的事情。 那时候,她是城里的姑娘,叫张小南,因为表现优异,在城里也没有安排到工作,就被选为知青下乡了。 而她所去的村子,就是当时的池水村,那时候的池水村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挨家挨户还都是黄土房,茅草房,稍微好一点的,也就是转瓦房了 池水村从来没有知青下乡过,所以她是第一个,也是深受村民喜欢的姑娘。 她还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村子里特意准备了欢迎仪式,村长刘田给他安排了不少好吃的,有肉有菜的。 这个村子里的村民都很好相处,张小南也在这里遇到了叫刘风的人,他是村长的儿子。 为人也很老实,干啥都冲在第一位,村子里干农活,他是第一个,村子里扩农田,也是他打头。 池水村有不少年轻小伙子,但都没有他那种毅力,身为村长的儿子,他自然也要扛起大梁,做出榜样。 张小南刚到这里,那些体力活,根本干不了,力气没有其他妇女的大,倒也有不少小伙经常帮她,希望博得他的好感。 但张小南的性格要强,她做不了的事情,心里就想着一定要做好。 所以她经常锻炼自己,争取表现优异,早点获得村长的批文,回到城里安排工作。 她爹妈都住在城里,在工厂上班,本来她也要去的,但那里现在都停止招人了。 被选为知青,张小南一直觉得这是个机会,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她每一天都很努力,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活,她都会冲在第一位。 那时候的村子,都是统一分配粮食,秋收的时候,还要给上头缴粮食,有些村子里的骨干因为想要博得上头的好感,都会多往上报粮食,以此来彰显他们管的村子有多么的好。 挨家挨户都能吃饱饭,这是当时的口头语。 池水村当时也不例外,村长刘田为了早点往上爬,获得领导的赏识,把整个村子的年收成多报了三个点。 就是这三个点,挨家挨户今年能分到的粮食少之又少。 池水村的村民都吃不起饭,不多上报,来年开大会,别人村子都是几千斤的几千斤的,他们整个几百斤,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刘田好面,人又贪,自然也就害苦了村子里的人。 但也没有人敢吱声,那时候的村长地位很高,你一两句,人家怀恨在心,以后有你好果子吃。 他们谁也不说,等到分粮食的时候,挨家挨户也就一袋棒子面打发了,这些粮食别说过冬,这秋天很有可能都过不去。 辛辛苦苦大半年,最后就闹这么点收成,能够谁吃? 一个人还好,但村子里大部分家里都有4-7个娃,那可都是嘴啊! 张小南当时分配粮食的时候,也没有多想,觉得这些粮食也够多了。 但看其他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她自然也没有说话。 直到他发现村子里的孩子时不时的喊饿,村民们都开始组团上山挖野菜,那时候她才明白,那点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起每户人家开销。 村子里也不允许私自种植养殖东西,一旦发现,那就是全村开批斗会,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 张小南清楚的记得,当时有一户人家私自藏了绿豆种子,还在家里的地下窖养了几十只老母鸡,被发现后,全都给没收了。 他家的男人抱着村长的大腿,苦苦哀求给他留下。 他妻子怀孕了,正是缺营养的时候,这些老母鸡,他也没有拿出去卖,是给妻子吃,补身体的。 但刘田并不领情,狠狠地将他批评了一顿,还将他本人还有怀孕7个月的妻子当着所有人面狠狠地批斗。 他妻子挺着大肚子泣不成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