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说完,向杨太曦鞠了一躬后,哈哈大笑,笑得杨太曦老脸通红,感觉挺不好意思。

陶掌柜笑完后又道:“大人,这家保险商号是否也按海运商号的模式运作?”“当然,当然,有钱大家赚嘛,哈哈”两人一起相视大笑。

等送走陶掌柜后,杨太曦迈步走向郑芝龙所在的院子,他想和郑芝龙就水师的建设做一番深聊,看看能不能把后世海军的一些新的理念加入到水师的筹备当中,

同时,他还有个小小的想法,就是偷偷再看一眼那位性感大胆的“浪里红蝎”魏红玉,这种性感大胆的美女这时代太难见着了。

第二十章 天恩难测

刚回到京师,杨太曦就被叫去皇宫面见天启。杨太曦一听,知道魏忠贤已经把折子递到了,忙向史可法要过命他们整理好的有关海运的资料急急赶往皇宫。

杨太曦进去时,天启正拎着锤子,蹲在地上摆弄着已有雏形的四轮车,魏忠贤则在旁边笑咪咪的,饶有兴趣的看着。

杨太曦进来后,天启还没有觉察出来,仍旧兴致勃勃的东敲敲,西敲敲着每个榫口接合的关节部位,乐此不疲。

到是魏忠贤先瞧见杨太曦,他笑着向杨太曦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稍等,看着天启敲了会,累了,满头大汗,魏忠贤笑着向天启递过一条湿毛巾道:“圣上累了吧,先休息会,来,擦擦汗”。

等天启放下锤子,擦完汗,这才凑在天启耳边轻声道:“万岁,工部杨侍郎杨太曦已经来了。”

天启闻声向门口望来,见杨太曦正低头在门口候着,笑道:“哈哈,杨爱卿快快过来,联正要疑问要你帮忙参考参考”杨太曦忙走到那辆四轮小车前道:“万岁,不知是何事,令您疑而不决呢?”

“联的小自行车已经成型了,可是只宜直行,若要曲走,甚是不便,两个轮子太重,很难将方向打过来,爱卿精于机关制造,可有好的法子解决这个问题没有?”

天启指着地上的小车问道。杨太曦想了想道:“启禀万岁,微臣已找到法子了”“哦,快讲”天启大喜过望,急忙催促道。

“万岁,你可将驱动轮放在后面两个轮子上,前面只留一个轮子,舵盘就固定在前面这一个轮子上,不就可以了吗?”

杨太曦笑道:“不过,微臣还是要提醒万岁,即便这样,速度也不宜太快,要不然,后面两轮跟不上,容易翻车,我建议万岁,干脆,前后各留一轮,这样曲走时,只要骑车之人平衡得好,也不容易摔着。”

天启一听,感叹道:“联一直以为天下木工无有超联者,今日听爱卿一言,颇有醍醐灌顶之意,我看爱卿巧思奇想尤胜鲁班啊。”

杨太曦忙躬身施礼道:“万岁谬赞了,微臣哪有万岁这么精于木工之术,微臣不过一时侥幸偶得之罢了,与万岁比起来,微臣实在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耳!”

天启被杨太曦这一番拍马拍得龙心大悦,道:“爱卿过谦了,哈哈,快坐下说话。”

等杨太曦坐下后,天启对杨太曦道:“昨日,爱卿托魏总管递交的折子,联看了,颇有些见地,但有些地方联还有疑问,因此今日特召爱卿来商议商议。”

天启顿了顿道:“第一件事,调徐光启到工部任郎中督造军备一事,联恩准了,徐光启此人的折子联也曾看过,不过此人有些流于空谈,军情急火,辽东之事怎容得他如此慢慢成军作战,况且依他所论,十万人就需耗费国库每年一千万的开支,实为空中楼阁也,

因此,他的奏请联没有理会,但此人依爱卿所奏,精擅西学,又与洋人交好,西洋之人精于火器制造和火器应用,由此看来,徐光启到确实是个督造军备的不二人选。

至于所奏第二件事嘛。。。”天启在龙椅上沉吟了一下,杨太曦不由心一紧,静等天启的下文。“此事风险太大,以至于现在联都没想好准不准你的奏?”天启慢慢的道。

杨太曦忙把史可法整理好的资料递与天启道:“这是臣命人整理的自元时至本朝漕运与海运的对比数据,请万岁过目。”

魏忠贤从杨太曦手中接过文书资料递到天启手中。杨太曦接着道:“如果辽东粮饷改漕运为海运,臣认为为其益有三,

其一:粮饷运达辽东之日较原漕运之法提前约大半年,可解辽东拖欠粮饷之弊,将士必士气高昂,精神抖擞,上阵奋力效命,再无屯田之累,可戮力而精兵尚武;

其二:走海路,无地方层层盘剥之忧,可比漕运节约运费和船只修缮开支,使我大明无形中多出更多的资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