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衣,所需用到的桑麻也!今农桑不振,米粮林丝不足,纵便腰缠万贯之物,要急之时,何处市米买帛?这恰恰是天下之财不能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乃无奈言乏啊!

先贤教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昔圣人也云:民以食为天。今山野之民,饥肠辘辘,旷日而无寸田可耕以裹腹,正所谓,饥寒起盗心,流寇能不炽乎?今民本动摇,国家岂能安宁乎?。。。”。旁边他的大哥急得边捂他的口,边向杨太曦解释道:“我三弟胡说八道,驸马爷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杨太曦望着这哥俩一个愤愤不平,一个小心翼翼的样子,心道:“难怪宋应星屡试不第,仕途不畅,不被为上者亲睐,这可能和他性格耿直不知圆通有关,他大哥就圆通多了,故此,早于宋应星获吏部铨选,任浙江桐乡县令,仕途相较而言,顺畅多了”。

杨太曦口中笑道:“无妨事,令弟见解独特,有震聋发聩之省阿。古之贤人大家也曾感叹盛世必是: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与令弟之叹颇为契合阿,哈哈。今天听令弟一席高论,伯雄真是茅塞顿开,令弟今科若能入仕,必能成为一代清望官是也!哈哈,伯雄对令弟深有结交之心啊。哈哈,这样吧,我们先把乡民迁地之事办妥,议定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合理价格,我们再作详谈,如何阿?哈哈”。“就依驸马爷所言,我们兄弟先去与这些乡民们商量下”宋应升向杨太曦征询意见道,见杨太曦不反对,并和他弟弟宋应星向那几百乡民们走去,将他们召集在一起商量起来。

过了一会,看样子是与众乡民们就安置银两搭成一致意见了,宋应升两兄弟面带高兴的表情向杨太曦走了过来。宋应升笑着对杨太曦道:“驸马爷,我们与乡民们搭成一致意见了,每户请驸马爷再加上十两银子,乡民们就马上搬,驸马爷,你看每户十五两银子,你是不是能够接受阿”说完,宋应升和宋应星两兄弟颇为惴惴不安的望着杨太曦,一下子比原来多了两倍,也不知这位驸马爷能不能接受。就听杨太曦脸色一变,大叫一声道:“啊--!十五两银子!”。旁边的张彪更是脸一黑道:“好一群刁民,狮子大开口阿,你们还真敢要,今天你们是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说完,举起手,就要示意手下士兵强行驱赶乡民。宋应升两兄弟忙拦在他马前高声道:“你们能不能先听听驸马爷的建议,再行定夺?”说完,两人均向杨太曦投来希冀的目光。

“这么少啊,我原本还以为众乡民们要出到每户二十两银子才肯搬迁,哈哈,合理啊,哈哈”杨太曦边笑着边一把拦住张彪道:“这样吧,你还是依原议,给足每户五两银子的安置费,其余的差额部分,我来补足,你看如何?”张彪一听,忙惊讶的对杨太曦道:“哪能让驸马爷自己掏钱补足,驸马爷不要太纵容这群刁民了!”。杨太曦向他摆摆手道:“无妨,老丈人的事就是我杨太曦的事,福王府和驸马府俱是一家人,不用客气。放心,我这银子也不是白给的,哈哈”。

说完,杨太曦转身对宋氏兄弟道:“我补足余额,但有个条件,必须在我的田邑中作满三年农耕之活。我最近要从我的食邑中抽调部分人去上海开置新镇,很多田地无人耕种,急需懂农活之人耕作才不致荒废,你们俩与那些乡民们商量下,看看他们同意我这个提议不?”。

宋应星忙喜道:“驸马爷此议我看应该使得,乡民们世代俱为种田之人,只会种田插秧,贸然离开土地,一时之间且叫他们如何谋生,驸马爷此议实为两全其美之策也。我这就和大哥去和他们商议商议”。说完,忙拉着他大哥宋应升转回去和村民们商议杨太曦的提议。

不多时,他俩领着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起过来向杨太曦见礼,宋应升笑着向杨太曦介绍道:“驸马爷,这三位老爷子是乡民公推的三位代表,特代所有乡民们向驸马爷来致谢的”。那三位老人走到杨太曦跟前,猛地齐齐一下跪倒,领头一个看样子读过点书的老头向杨太曦谢道:“多谢驸马爷解我裘家村流离失所之危难,早就欣闻驸马爷圣人之名,义薄云天,急危济困。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杨太曦见此情景,慌忙弯下身,将三位老人一一搀扶起来,轻声道:“三位老人家快快请起,休要如此大礼,晚辈不胜惶恐阿。我这样做,纯粹是自私自利,只是因为事有凑巧,分封的部分田地荒芜无人种,正好请你们这些熟知农桑之事的能手帮我操持空荒田地,哪里当得上几位老人家口中的圣人之名,急危济困之誉阿,哈哈,

几位老人家实实在在是谬赞伯雄我了,古之圣人不是常说: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