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可以说是我国的释源阿,唐朝诗人王昌龄曾用诗描写白马寺;诗曰:明月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侯爷;如此被古人盛赞的名胜不可不访阿;呵呵!”。

杨太曦笑道:“玄心大师,我可不想遁入空门,所以这个就不必了,倒是大师来此,不去看看,挂个单么,哈哈”“善哉,小僧正有此意,不若侯爷先行进城,我和两位师兄师弟去释源拜访一两日后,再到城中寻着侯爷汇合,侯爷,你看可好?”玄心双手合十,轻声询问杨太曦道。“好”杨太曦微微点了一下头道:“横竖现在不忙,大师放心的去拜访吧”。

与玄心三人分开,杨太曦一队人朝着洛阳城继续行进。路过城外的一个村庄旁时,看到一百多个手持刀棍器械,身着紧身青衣青裤,行武者装扮的人正在一个满脸横肉,一身黄色元宝图案锦罗绸缎长袍,手中还把玩着两个铁球的青年带领下站在村口与三四百名村民争吵着。

本不欲理闲事的杨太曦匆匆扫了这些争吵的人群一眼,刚要纵马过去,但一眼看到那三四百名村民为头的竟是一年约二十如许,身着白衣丧服,的美艳少妇,皮肤白皙,脸蛋圆润光洁,虽是粗布衣裙,更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最为令杨太曦心动的是她的打扮竟是汉乐府《陌上桑》中唱到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发髻梳拢后偏坠一旁,更显此女的佻巧和妩媚,以及此女的品味独特和与众不同,不仅如此,背上还英姿飒爽的插着两把红缨长剑。杨太曦不由得缓辔过去,瞧瞧到底出了什么事。

就听那满脸横肉的领头汉子,指着旁边车上三十多个捆扎好的草席筒子,高声道:“你们把预先给你们领回家的那三十两银子退回来,就可以领尸体回去了,要不然,老子把他们喂狗了!”。

就听那打扮俏丽的少妇泪眼涟涟的高声道:“周二愣子,你上次招我丈夫去做事的时候,可是说好了,这是预先支付的五年的三分之一的工钱,你现在又要拿回去,算什么?你招他们去做事的时候,可只说是简简单单的开凿佛像,没有危险,可是现在我丈夫人都没了,这笔帐怎么算?”听得这话,村民们也跟着争先恐后随着这少妇吼起来。

“我家老头人都死了,你还不让我收尸,周二愣子,你们这群没天理的王八蛋!”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婆婆也情绪激动的跟着叫骂起来。

“你们当初说每年二十两银子,每年春节还可回家,可是已经快两年了,他们都没回过一次家,现在人总算见到了,他却不在了,狗剩他爹,你这个没良心的,你丢下我娘俩可怎么活啊!”

顿时,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越说越激动,就要冲过来抢尸体,但这个被叫做周二愣子的家伙带来的一百人手中都是明晃晃的大刀和木棍,个个都是请过来的会家子,这些留守的村民俱都是老的老,小的小,孤儿寡母的,虽然人多,但怎么能敌这些特意挑出来镇场子的武把式,立刻就有几个老人和妇女被欧打在地,那为头的美艳少妇,见此情景,大为着急,忙高声道:“周二愣子,快让你的手下人住手,他们都是老人妇女,你也下得了手?”

那叫周二愣子的年青人,斗大的牛眼凶神恶煞的一鼓道:“你们这群刁民,恶狗服粗棍,不打你们,你们还要翻天了”,接着他又对着这美艳少妇道:“我说李家媳妇,你家那口子本来说好帮我们开凿佛像还债的,现在你丈夫死了,前年欠我们家那十两银子的债,算到今天,应该是八十两了,算上你要退的三十两,一共一百一十两,你今天要再不还。。。”这家伙淫笑了两声道:“那我就只好委屈你到我家去做丫鬟,让你侍侯侍侯本公子了;哈哈”。

那美艳少妇闻言冷笑道:“周二愣子,我早知道你当初借给我们家银子,给我们家公公治病就没安好心,就两年工夫,就翻了差不多十倍,但是,我丈夫为你们开凿佛像,在哪开凿,开凿什么样的佛像,我们都一无所知,一去差不多两年杳无音信,现在,你们抬个尸体回来,轻巧的说声死了就完了吗?他们是怎么死的,今天一定要给我们这些孤儿寡母一个交待,而且,我们村那些同去,还没有死的,怎么不见他们回来?不行,我要验尸!要我们村同去干活,现在还活着的人回来,告诉我们这些孤儿寡母们真相!”村民听得这美艳少妇得言语更加激动起来,两边人冲突越来越激烈。

周二愣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朝旁边五六个打手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去抓这美艳少妇,阻止她继续煽动村民们进行对抗。那美艳少妇显然是也是个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