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轻向上一提,放在胸前,说:“大哥,不重,才一百二三十斤。”

徐月昌说:“我说月盛,你有这般功夫,为兄我还愁什么,你习武,兄弟月文学文,将来他得个一官半职,我操置家业,你我兄弟放心大胆干吧。”

第二天,徐月昌坐上马车赶往县里,办完手续,来到东平湖,早有人在这里丈量土地,徐月昌顺利的买下一百亩地,定好地界石桩,买了麦种,又雇了人,不几日 ,一百亩麦田种完了。徐月昌看着种完的这一百亩麦田,松了口气,心想,老天爷,可就看你的了,种不种在我,收不收在你,但愿今年给个好收成。从东平湖回来,刚进家门,徐月文迎了出来,一看大哥疲惫的神情说:“大哥,看你累成什么样了,在东平湖买地你有把握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

徐月昌看着弟弟徐月文一脸书生气,笑了,说:“兄弟,你只管读你的书,家里的事儿你就别管了,治家你是外行,等你把书念好了,在政府里谋个一官半职,咱这个家业才能兴旺发达。” 兄弟俩手拉着手先来到娘屋里。厨房里,月昌夫人和月文夫人把饭已经做好,月昌夫人叫了声女儿:“惠儿,饭做好了,叫奶奶过来吃饭。”

这徐家虽然是马尾 山村的大户人家,可是,家里并不豪华奢侈,祖上有个规矩,家里的男子必须习文读书,不求做官,只求好做人;女人不管未出嫁的女儿,还是媳妇,里外家务拿得起,放得下。 这时惠儿扶着奶奶来到厨房餐厅,一家人欢欢喜喜坐在一起,奶奶拉着惠儿说:“过来,挨着奶奶坐。你娘就是手巧,天天变着法的给奶奶做着吃的。”

月昌夫人连忙说:“娘,孩子大了,不能惯着她,从小就得守规矩。”

奶奶看了看月昌夫人说:“看你娘说的,如今就惠儿一个,没有和她争嘴的。”说着把筷子递给惠儿,说:“来,奶奶吃一口,你吃一口,这黄河大锂鱼就是香。”

月昌夫人拉了一把月文说:“二弟,回家来了,也不知道疼媳妇,她婶子身孕四个月了,以后多关心着点,不要整天埋头钻进书堆里。”

月文夫人笑了笑,说:“她二叔在省城念书,家中里里外外都是大嫂,大哥操置这个家,我想做点什么,大嫂总担心我累着,但愿她二叔学业有成,不辜负大哥大嫂一片心愿。”

徐月昌说:“是啊,二弟明年学业一结束,或者在济南,或者在聊城,在政府里先谋个职业,以后咱这个家业才算有个依靠了。”

徐月文一听笑了,说:“但愿如此,可是虽然是民国了,天下依然如旧呀。吃完饭,一家人来到上房客厅,徐老夫人说:“月昌买下东平湖这一百亩地,花了不少银钱,我就担心湖地是块好地,可是一旦赶到雨季,一场大雨,令人担忧啊!”

徐月昌满有把握的说:“娘,您放心,每年雨季都是六月中旬以后,到那时咱麦子都已经入囤了。”

徐老夫人说:“历年的天气倒是这样,可是,大旱年头,天气变化莫测,千万不可大意,到时候雇人,一定要早做准备,车辆,牲口,都要提前做打算。”

徐月昌说:“娘,你放心,这些我会提前准备的。”

徐老夫人说:“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咱家这些老佃户,可都是乡里乡亲的,看看有谁家过不去的,接济一把,可不能让外面的人对咱说三道四的。”

徐月昌说:“这些我都记隹了,咱家有一些余粮,高梁、玉米和其他一些杂粮,先接济他们,如果今年东平湖地一百亩麦子收的顺利,佃户们还可以再让两成。”

徐老夫人点点头说:“咱祖上几代人从来没有亏待过乡里乡亲,如今年月不好,要善待乡亲,这也是立家之本,千万要记住。”正说着,徐月盛开门进来,对徐月昌说:“大哥,你听说没有,冯家集出事儿了。”

徐月昌忙问:“什么事儿?”

1(9)

徐月盛说:“今天下午来了两个朋友,说是冯家集前一阵儿来了个马戏班子,没几天,冯家差点被抢,幸亏提前有防备,强贼没得手,这一阵儿镇上拉起了自卫民团,看来要出事儿。冯增森是咱徐家老表亲了,虽然平时来往不多,他倒是个十里八乡有名望的人呀,明天我去看看。”

徐月昌说:“好,明天我和你一起去。”

这天夜里,徐月昌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月盛说的冯家集冯增森家业是方圆几十里大户人家,看来置办家业还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徐月昌一觉醒来,鸡叫头遍,朦胧中,听得有人叩 大门的声音。他坐了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