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汝南太守赵彦信,那可是蜀郡赵家人,自己的本家,在成名的过程中,其弟赵子柔一路吹捧,这个人情不得不接受。

南郡蔡讽蔡子平,目前手下的军师徐庶他老丈人,能不见吗?

至于张泉,谁管你是谁呀。张允既然和水匪勾连,一样灭了他。

此次扬州世家豪族的聚会,没有安排在任何一个郡城,到时候去拜会太守就成了两难。

江水之滨,丹阳郡中宁镇山脉以南,横山以北,茅山以西的广大区域,始皇帝建秣陵县。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

他们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将金陵改为秣陵。

始皇帝以后,秣陵县城从来没有今天这么热闹过。

扬州稍微有头面的世家,都派了自己家的继承人赶了过来。

江东尽管偏居一隅,消息却并不闭塞。赵家麒麟儿联合各地家族要进行海商的讯息,早就通过各种渠道传遍全国。

作为一个县城,秣陵是水陆要冲,城市规模比一些凉州的郡城都要大上好几倍,就是本州的豫章都比不上。

江水与秦淮河的交汇之处,有一座建筑物是本地的地标。

当初,赵家在扬州的负责人赵青松见秣陵繁华,自然准备开一家燕赵风味。

想不到,江东势力十分排外,据说还发生了好几次冲突。

赵云闻讯后,让他与几大世家合资,建起了如今的望江楼。

相同名字的楼阁,在有江河的地方很多,可目前也就秣陵望江楼最为出名。

当初赵云随口一句: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竟然成为了今天各地来此的文人墨客瞻仰的地方,然而印月井究竟在哪儿,秣陵人都打了好几架,最后终于由官府指定了一口古井。

没有楹联的岁月,赵云的做法每每引领时代风潮。

今天的望江楼宾客盈门,他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露了一下面,就当起甩手掌柜。

徐庶完全可以代表赵云拿主意,蔡瑁蒯良等人轻车路熟。

江东鲁家虽然是扬州造船业的龙头,却压根儿就没有地位。其他世家都是小本经营,没必要亲自抛头露面。

不曾想后世中山陵的地方,连影子都找不着,赵云四处溜达,来观赏著名的六朝古都。

秦淮河边,迎面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少年拱手行礼:“是子龙师兄当面吗?”

赵云一行顿时石化。

第一百章老夫是你岳父!

师兄的称谓可不能随便,不管是学文还是习武,是同一个师父或者师爷,才有可能这么叫的。譬如徐庶等人,就是自己的师兄。

至于学武,那就更不用提了,师父年轻时走南闯北,几位师兄早就出师。

来到真定,因为和赵家人极为投契,这里的习武之风甚浓,才破例收了赵云为徒弟。同乡之人夏侯兰,只是记名弟子。

“小兄弟何人?”赵云看到面前的少年举止沉稳,不像是专门来攀附的。

“怪愚弟了,”少年憨憨一笑:“吴郡顾雍顾元叹见过师兄!”

他再次大礼参拜,郑重抱虚拳。

“元叹贤弟是吧!”赵云心头大震,咋把这孩子给招来了:“据云所知,汝之师为蔡邕蔡伯喈先生,云一向敬仰。”

“蔡先生和云的座师荀爽荀慈明先生,并无师兄弟关系。元叹贤弟,你是不是叫错人了?”

“雍也不知,”顾雍摇头苦笑:“老师让我这么叫的,说请你和我去一趟。”

当然,原话可不是这样的。蔡邕盛怒异常:“去把赵家那小子给老夫抓来!”

“噢?”赵云眼睛一亮:“原来蔡先生也在秣陵,请元叹头前带路。”

吴郡顾家在吴县,即后世的苏州,离秣陵并不远,在这里有产业不奇怪。

起先赵云接见江东世家的代表,听说顾家,还以为是顾雍呢,叫什么名字没记。

那曾想这小子比自己年龄还小,看上去才开始发育,连嗓子都没变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