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箕准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通过卫满,来为他守护西部边境。

然而卫满是个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利用封地为依托。不断招引汉人流民,积聚自己的政治、经济力量。

公元前194年,羽翼已丰的卫满,派人向箕准假传汉朝要派大军来进攻。请求到准王身边来守护。

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俭城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国号仍称朝鲜。历史上称其为卫氏朝鲜。

箕准战败后,南下逃亡到了半岛南部的马韩地区。

卫氏王朝建立后,控制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与西汉燕地相邻。

此时正值西汉惠帝时期,天下初定,辽东太守经汉廷批准,主动与朝鲜国王卫满相约。

卫满为汉朝藩属外臣,为汉朝保卫塞外,不使汉朝边境受到侵犯。

塞外各族首领朝见汉朝天子,以及各国与汉朝通商,不许从中阻扰。作为回报,汉朝答应给予卫满以兵力和物资上的支援。

有了西汉藩属外臣的身份和汉廷的军事、经济的支持,卫满便开始不断地侵凌和征服临近小邦,真番、临屯都主动前来归顺。

卫氏政权的势力因此迅速膨胀,领地扩大到方圆千里。

卫满的孙子右渠成为朝鲜王时,更是大量招引汉人流民,以此来扩充卫氏政权的实力。

而随着卫氏势力的日益雄厚,右渠不但自己不肯再向汉朝通商朝贡,而且还阻碍邻近真番等小国与汉朝通商朝贡。

汉武帝元朔元年,朝鲜半岛小番君南宫等,因不满朝鲜王右渠的控制,率众28万归降汉朝,汉武帝以其地为苍海郡。

元封二年,汉武帝为加强与卫氏朝鲜的藩属关系,派涉何为使节前往朝鲜,劝谕右渠王改变对汉朝的不友好政策,结果无效。

涉何对出使没有结果非常气恼,在回国途中,将护送他出境的朝鲜裨王长杀死,并将情况飞报汉武帝。

汉武帝不但没有责怪涉何,还任命他做辽东郡东部都尉。右渠王对涉何怀恨在心,发兵突袭辽东,杀死涉何。

这便是著名的涉何事件,它成了汉武帝发动对朝鲜战争的导火线。

就在这年秋天,汉武帝发兵5万,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一支,从齐地渡过渤海;由左将军荀彘率领一支,从陆路出辽东,水陆两路联合攻打右渠王。

公元前108年夏,朝鲜右渠王被主和的臣属杀害,王险城终于被攻陷,卫氏朝鲜灭亡。

汉武帝灭了卫氏朝鲜后,在其管辖地先后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历史上称其为汉四郡。

四郡之下设有很多县,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很显然,汉四郡的设置,说明汉武帝已经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的统治范围。

汉武帝之后,西汉在朝鲜半岛北部的郡县设置情况有所变化。昭帝始元五年,罢去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

乐浪郡治所仍在今后世朝鲜平壤,管辖貊、沃沮等族。

看着赵云送给自己的历史书籍,钟钊心里的敬佩更甚,想不到一个比自己笑了将近二十岁的少年,竟然知道得这么多。

而对于原先自告奋勇来乐浪郡的使命,他又平添不少忧愁,也不知能否说动当地的家族,为此次征服高句丽人尽一份力。(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滨海隐士与毗舍阇

或许在汉人与鲜卑人眼里,高句丽人并不出名,当初的玄菟郡就是为了来管辖他们的。

中原历朝历代的王朝,总喜欢把自己的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譬如后来中国的最后一个皇朝满清,就是在明朝在东北的朵颜三卫内发展壮大起来的。

事实上,在白山黑水之间,卧牛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大山,和其他的那些大山看起来没有多大区别,可在高句丽人中间名声不小。

鲜卑人当初是因为在鲜卑山起家,后来的乌桓人与他们同族同宗,只因立足于乌桓山而命名自己的种族。

高句丽人在这些方面,和其他胡人没有任何两样,都以自己的集聚地作为部族的名字。

卧牛山,或者可以称作卧牛山脉,位于后世的松辽平原中部。

随着高句丽的势力往南延升,他们接触到中原璀璨的农耕文化,部族也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族向半奴隶半封建的制度转化。

今天的卧牛山,分外热闹,他们的二王子朴峰刚刚打败了四个汉人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