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如此也行?赵温不由对侄子的看法又扭转过来,感觉越发看不透了。

尽管是赵典的侄子,他和哥哥赵谦也是从基层升上来的。官商勾结,在各地都是常态。

现在倒好,国家把减免合法化,还可以避免一些暗箱操作。

其实,按照后世的商业观点来讲,赵云真还讲不出来。

他只是在新闻上看到过这个那个商业圈,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只要鼓吹那里不错,十有八九此处必定繁荣起来。

好在二人是有过这些经历的,都没有发问。

灵帝天天在宫里和宦官宫女们做生意,他大致明白一些道理,有些东西大家都喜欢,就一哄而上,差不多就这样。

而且在河间的房地产生意让他赚得不少,反正每开发出来,都会遭到哄抢。

凑人气嘛,不就是这个道理。

赵温以前是雒阳郡丞,如今是雒阳令,也有所察觉,只要生意好的地方,那里会越来越好,相对起来治安事情也要多一些。

对于减免商人费用这件事,刘宏没有半点异议,只要他可以源源不断收到钱,比什么都好,还讲究那些干嘛?

而且以前就是鸿都门学的进项,如今天下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钱财,何乐而不为?

还是不对!刘宏脸色再次一变:“子龙,学子们和义商或者说功德郎利益道义相连,就会形成新的世家,那样下去,世家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皇上,微臣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赵云莞尔一笑:“不到真定,不知道钱少,不到雒阳,不知道官小。”

“要是在偏远地区,别说县长县令,就是两千石官员,都随处可见。”

“但是在京里,哪一个两千石的官员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上一头?”

“除了有限的三公等朝廷重臣,大家都是高官。”

“是极是极!”赵温感叹:“正是有了赵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才有后来涌现出来那么多的学派,大家都自己宣传自己的,迎来一个文学盛世。”

“只要皇帝的诏书下达下去,世家越多,今后我们的国力也级会越强。”

“朕总是在担心世家的事情,”刘宏犹有不甘:“天下世家成堆,到时候雒阳控制起下面来,不会越来越困难么?”(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万年公主来访

“云儿,你还是太莽撞了。”马车有些颠簸,赵温声音低沉。

灵帝还在考虑得失,假如天下间要是世家成堆,是不是真如赵云所说,大家都是世家,世家也就变得不值钱了,还是稳稳当当赚钱来得痛快。

关键计划不如变化快,一切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吗?

刘宏很是惶恐,他真的拿不定主意。

当年从河间而来,清楚自己的底细:父亲早亡,又不是河间王的继承人,本家中能为自己站台的人都没有,或许是窦家人选中自己的原因。

经过一番番的较量,刘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曾经辉煌的窦家,死的死亡的亡,要不是觉得窦太后在母亲至雒阳后颇为友善,连她都会被牵连进去。

之后,踌躇满志的刘宏觉得大权在握,天下就在自己的手中,可以锐意进取,甚至能超越历史上的汉武帝,今后在史册上留下的威名是孝灵帝。

然则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宦官们桀骜不驯,老的宦官牢牢把持着宫里的一切。

不得已,他扶持了张让、赵忠等一大批年轻宦官,逐渐取代那些老朽。

宫中有人掣肘,而宫外的力量更是让刘宏烦不胜烦,各个世家注重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对国家的生死存亡满不在乎,换一个皇帝他们依然繁荣。

因此,暴怒的刘宏发动党锢,试图打压越来越嚣张的世家们。

可惜敌人太多,又滑不留手。如今杀死的人很多,真正上得了台面的有几个?

可以说,顶级的世家岿然不动,就是那些赴死的人,除了段颍这个倒霉鬼,其他的名声一个比一个响亮,在百姓口中宦官成了十恶不赦的人。

哼哼,宦官么?不要说即将要死的曹节,就是如日中天的张让赵忠,都是在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命令,他们可比那些士子稳妥多了。

赵云爷俩自然没有时间等他慢慢做决定,还是那个姓由的宦官亲自送到宫门口,赵家等得着急的车夫大喜过望,再不出来他就要回家找人搭救。

云儿这个称呼,是赵温第一次叫,以前从来都是四平八稳的子龙。

在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