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 (第1/4页)

不得不说,文人都是硬骨头,那些被打的人,干脆一声不吭。

“现在认识到了吗?”何少爷嘿嘿冷笑着:“认识到你们就说啊!不过,赔礼道歉就不必了,我这人还是很仁慈的,以前说的一万金,现在翻倍!”

“翻倍?你如何不去死?”从地上蹦起来一条身影刚一起身,迫不及待伸出右手使劲往何少爷身上砸去。

可惜,他的手永远伸不过去,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一双手,死死把这双略显消瘦的手臂。

“我这人很讲理的!”何少爷喋喋不休地说道:“为何不自己主动一点呢?”

说着,他好整以暇地踱步上前:“说吧,我的两万金啥时候送到?”

不同于太学,门学的学生里面五花八门都有,不少都是在各郡巨富们的子侄辈。

既然是富人家的孩子,来之前肯定带着不少的钱,生怕在京城里面丢人。

不要说一两万金,应该十万二十万都能很快凑齐。

可惜,他们看错了,面前这一个姓何的少爷,胃口之大,说深一点,要不是怕被人看到给抓住,大昌就要打死这些人。(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何公子何文

难怪鸿都门学容易遭人诟病,学校的风气很不好,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一些二世祖,更有不少滥竽充数说是为孝桓帝守灵的。

他们很少来上课,应该是不用上课,到时候在博士和祭酒那边走一遭,一个妥妥的优评就到手了,评价如何就看你开的价码怎么样。

上梁不正下梁歪,灵帝都在带头鬻官,门学的人又不是圣人,他们需要生活。

最高领导乐松不过是两千石的俸禄,加上侍中又如何?出了学校,谁认识他是谁。

至于普通的博士,俸禄水平只是相当于县尉级别的不少,譬如刚进学校的赵云。

关键是苦哈哈的学者们才会来鸿都门学,他们没有恒产,全家人都指望着那点菲薄的俸禄过日子。

在寸土寸金花钱如流水的雒阳,几百石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不能奢侈,连下人的开支都要精打细算,所以也不要过分苛责他们。

以前的鸿都门学,是群龙无首的,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大爷,相互间即便偶尔在拿成绩的时候到学校见面,都是你不理我我不理你。

突然间,一个何公子冒了出来,他是去年春天入学的,来自南阳何家。

刚开始,何公子也还是循规蹈矩,不要说他们何家,就是在南阳人看来如日中天的张家出了张温这样的牛人,在京城也只能束手束脚,何况何家人?

不得了,一夜之间何家人就抖了起来,先是何进从颍川太守的位置上挪到了河南尹。

看上去是平级的,就像后世的********,能与京城的********相比肩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何家要崛起的征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内宫的消息就传了出来,何家女被当今立为皇后。

据说素来豪爽的何进,连续开办了十天的流水席,城里城外大办粥铺施粥,让那些吃不起饭的小老百姓知道,何家人是在世的活神仙。

何公子突然之间有一种草鸡变凤凰的感觉,在何家内宅,连三公之流的人物看到堂兄何进都是客客气气的,那可是全国最大的官员了。

更上面的人是谁?那是皇帝,是自家姐夫啊。

不得不说,何进此人眼光独到,而且也很豪气。

刚到京城,就大肆撒钱,几代人开肉铺的钱,在他手中一大把一大把的花了出去。

然则,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妹妹在宫中地位慢慢上升,从一个普通的秀女,获得了侍寝的机会。

生下龙种后就成了美人,而后因为史侯为皇上唯一子嗣,就变成贵人。

他自己原本还担心把钱在宫中和外面都花,会惹得士子集团的厌恶。

没想到,一不小心就成了颍川太守,成为河南尹的那一刻,他有了预感,在宫中更是把任上的积蓄一股脑儿都花了出去。

果不其然,同父异母的妹妹一步登天,成为后宫之主。

他的心态变化了,换一句话说就是膨胀了,何进的心态自然就影响了何家人的心态,包括弟弟何苗以及堂弟何文。

这个堂弟是他早夭的二叔的儿子,何进此人对家里的事情很是上心,搬家到京城,一家子都拖了过来。

当然,何文的名字以前也不叫何文,不过是按照排行取的何五,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