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 (第1/4页)

鬼谷子的话让他不寒而栗,历史上的魔门无比强大,带着胡人掀起了血雨腥风。

要没有强力的人坐镇,即便鬼谷一脉不会全部转化成魔门,那也是相当可怕的。

陈到的武艺现在不错了,已经成了宗师。但是,武者的争斗毕竟还是占了小半部分,在大草原上,千军万马的骑兵,比起武者来说还要有作用得多。

徐璆也是够倒霉的,张忠就像阴魂不散,居然举报他不作为,导致黄巾越来越多。

那时候的刘宏尽管知道背后必然有隐情,可惜朝堂上谁会愿意冒着得罪董太后的风险帮一个八竿子打不到的人?

好在他那皇帝也没有糊涂到底,只是稍稍调整了一下,让徐璆平调到扬州继续当刺史。

其他地方都是州牧,毕竟,刘焉想要这个位置的原因,就是由于觉得刺史在处理叛乱和胡人、夷人的骚乱时,还得求爹爹告奶奶,去找品级比自己高的各个郡守。

交州歌舞升平,自然是没有州牧的。扬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形式一片大好。

最终,只是定下了荆州牧刘表、冀州牧皇甫嵩、幽州牧刘虞、凉州牧黄忠、并州牧丁原,这些人一下子成为比肩九卿的人物,关键人家手头还有兵权,就大不一样。

其他地方好说,荆州富庶之地,也仅仅在南阳一带的黄巾猖獗,宗族势力强大。

可惜,如今的荆州牧刘表可没有蔡家能够结亲,一个州牧虚有其表。

长沙的区星本来就是越国后裔,依然像原本历史上那般反了,孙坚本身就有平叛黄巾的功劳,两样叠加,这才艰难地成为长沙太守。

同样的,他也接到了赵云的信件,只不过是赵云途经长沙的时候,让人送去的,本人没时间停留,扬长而去。

然而孙坚并没有刘备那么多疑,他和赵云远日无怨近日无仇,自然是高高兴兴要去雒阳。

不久后,所有的刺史、州牧都接到了朝廷的诏书,到了雒阳才知道皇帝驾崩,可惜悔之晚矣。

赵云自领大将军,太尉袁绍、司徒丁宫、司空卢植,一下子就搭起了大的框架。

皇甫嵩位置没有挪动,但是加封了左车骑将军。张温算得不升不降,有一个太仆的身份。朱儁原以为自己会被架空,不曾想掌管御史台,右车骑将军。

太常刘虞,光禄勋荀攸,卫尉丁原兼并州牧,廷尉田丰,大鸿胪卿荀爽,宗正刘虞兼幽州牧,大司农崔钧,少府黄承彦。

九卿一下子全部到位,让人瞠目结舌。很显然,赵云一系的人马占了上风,袁绍得到三公之一的位置也很满足了。

崔烈的太尉位置没了,他儿子崔钧当一个大司农好像没什么的,人家在交州混得风生水起,粮食产量其他州的人听到后简直不敢相信,实地考察,才明白所言无虚。

黄承彦这少府也没人说啥,他和张温是连襟,再说人家造的蒸汽机现在不少世家喉咙里都急出了爪子想要拿到手,霹雳炮更成为军中固有的装置。

光禄勋荀攸本来就是黄门侍郎,现在掌管宫禁,谁敢说啥?

最显眼的是田丰,掌管刑狱,以前名不经传,虽然在交州军里威望不低,大家都在观望。

本来,赵云要给赵温一个三公之位的,老爷子死活不答应,觉得赵家显贵已极,不想让侄子担着叛逆的骂名,一个河南尹也不错。

赵谦老了,挂了一个平舆侯告老还乡,赵满补上,成为最年轻的太守,比钟钊、荀谌都小。

曹操加封卫将军征西大将军,终于让他得偿所愿。据说天使宣旨的那一刻,他哭得跟泪人似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云给各州刺史去信,就是为了给大家升官发财,更重要的是重新立法。(未完待续。)

第五章废孝廉开设科举

荆州牧刘表、冀州牧皇甫嵩、幽州牧刘虞、凉州牧黄忠、并州牧丁原,这些人的位置都没有动,原本位极人臣,下一步就是三公九卿。

几个小儿当了九卿,毕竟有人有想法,可惜又能如何?

袁隗挂着一个太傅,他是刘辩的师傅,理所当然卸掉了三公的位置。

袁逢也封了一个上蔡侯,县侯已经很不错了,告老还乡理所当然。

刘辩与何太后隔离开来,荀攸这么厉害的人,当一个光禄勋还是绰绰有余的。要是其还不能避免他们娘俩见面,那就说明不称职了。

没办法,所有的人都到了崇政殿里开朝会,毕竟京城里面大军云集。尚书贾诩可不是闹着玩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