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 (第1/4页)

林子大了之啥鸟都有,袁家这样的家族,嫡庶之争,很正常,他不会掺乎进去。

当年赵云能够顺利上位,一方面有袁绍的奥援在,另一方面则是杨赐的余荫。

杨家和赵家是通家之好,杨修为赵云的弟子。但是袁绍和赵云突然之间从敌对关系变成合作关系,就让人跌碎了一地眼镜。

或许在小事情上,大将军与太尉两人在朝堂上针锋相对,甚至各自的属下都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即便不算势不两立也不远矣。

他往身后这么一站,自然就表明了与袁绍同进退的立场,弄得杨彪都不好意思起来。

毕竟私是私公是公,家族内部矛盾,在内部解决就好,要引入外人,在任何一个家族,都会遭到打击。要说的话,袁术囚禁都是轻的,开革出族剥夺一切资源都不为过。

“太尉大人一向可好?”杨彪面子上过不去,他和袁绍两人年龄相差不大,肯定还要在口头上说几句:“要是当年令郎也在大将军处受教,前程不可限量啊。”

麻痹的,不就说我袁家死脑筋,自家子弟都在族学就学么?我忍。

“各人都有自己的缘法,”袁绍云淡风轻:“司空大人,今日我们冒昧前来,就是想让你来做这个恶人,大将军和我得罪的人太多,是不是你也该出力了?”

“真是子师先生?”好在旁边没有人,不然杨彪这一声怪叫,定然会传出去。

看到两人默默点头,他心里有些惨然,想不到三公又要倒下一个。好在当年杨赐也曾说过,自己创新不行,守成还是可以的。不然他就要担心自己的司空是否坐得稳了。

“子师,我委实想不到竟然是你。”在王允的面前,杨彪看到对方日渐多的白发,不由感慨,自己过不了几年也会两鬓斑白吧。

不过杨修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有状元与榜眼和一大票的师弟,他想不顺利都难。杨家后继有人,相比之下,王家的人都在并州居多。

“文先,来一杯吧。”王允看上去没有半丝惊慌:“这是孟德着人从西征战场上缴获过来的,老朽这边存货也不多,酸酸的,比起大将军的神仙醉别有一番风味。”

Word天,你想让我把这话传给子龙么?曹操可是他亲自批准西征的。即便西征军有什么过错,这么多年,没有功劳有苦劳,回来又得占一个三公的位置。

确实很酸,杨彪的心里更酸:“子师,你这又是何苦?说起来你比起我们都要大了将近一辈。你是永和二年出生的,我们都是你的后辈呀。”

“高处不胜寒,正因为我比你们大,才会想着更进一步。”王允看得很开:“自顾成王败寇,既然王越死了,我也就暴露出来了。”

明里是袁术,暗中则由他在主持大局,雒阳的大小世家,知道的人寥寥可数。

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清楚,听说他们被抓,王允就做好了准备。

“说吧,大将军与太尉给我的是剑还是毒酒呢?”他有种视死如归的味道:“他们两人的品性,相信老朽去了,还能善待王家。”

“你过虑了,”杨彪苦笑:“只不过给你挪一个位置罢了。至少从目前来看,你们不能成功也永远没有希望。”

“算了!”王允实在没想到,自己不会死,他抬手阻止:“老朽告老还乡,不留在朝廷。”

说着,他的手指沾了一点酒渍写下了司马两个字。

杨彪如遭雷殛,想不到河东郡的司马家,不声不响,竟然是最大的组织者。

对于刘辩,没有人会关注,不管别人给他画多大的饼,到头来竹篮打水,人家怎么会把权利给他?

当然,得罪了大将军和太尉,司马家根除也只能进入倒计时。

第二十五章限皇权刘辩禅位

看着眼前一大排的人头,赵云怅然若失,历史上这么显赫的一个家族,就悄无声息地消失。外界根本就不知道,毕竟司马家参与的人并不是很多,除了嫡系旁系的都不咋清楚。

同时又十分感慨,这个家族早就处心积虑,司马越改名王越,因为他是庶出。当年在贺兰山下算计有些声望的赵家,可谓处心积虑。

要不是有赵云的横空出世,估计赵家和原本历史上没有两样,只能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中,家族日渐消亡,最终泯灭在时光里。

后来河东军的收编,董卓留下来的一个人杨奉,他本身就是当地人,可谓根深蒂固。徐晃的工作好做,但是他却不怎么上道,最后莫名其妙死掉。

下面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