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1/4页)

他是族长,哪怕比赵东年小,子侄辈仍然称呼他为伯父。如同历史上的关羽,他比刘备大几岁,可在排序的时候,屈居老二。

戏志才没有说话,冷峻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听赵齐欢说完。赵孟沉默了,他只有权力对胡人用兵,如何敢拿下一个大郡太守?

“叔父,此为元直之意。”戏志才指了指旁边的营帐:“我们是没有权利,叔父可曾想过,蹇黄门不仅仅是监军,还有皇帝圣旨和御赐之物。”

赵孟脑袋一拍,可不是?蹇硕也应该派上用场才对。

其实军队里有个监军,也许一般场合并没有啥两样,到了节骨眼上。出来掣肘就要命了。

赵齐欢眼睛一亮,就算是赵云的大兄,他并没有认为有多厉害。

可这么一分析,马上就断定是徐庶的主意。这就不简单了。而且他说的话,简直就和徐庶一模一样,要是他不知道自己马不停蹄,都怀疑这人是不是跟随自己前来的。

蹇硕现在啥场面,都会带着自己的堂弟蹇栋,无疑是向别人表明。大家吃肉的时候,不妨给我堂弟一口汤喝,说白了就是来镀金的。

他听到赵孟的商量口气,沉默不语,心里在考虑得失。

别人都在羡慕这个护鲜卑校尉跟前的监军如何威风,他却养成了一贯的谨慎。

“大兄,一个太守而已。”蹇栋撇撇嘴:“你身上不是有皇帝的御赐宝剑吗?来个先斩后奏就是,怕啥?”

原来是皇帝的宝剑啊!赵孟一直都不晓得啥东西,他和戏志才对望一眼,舒了口气。

怕的就不知道他身上带着皇帝给的啥玩意儿,到时候要是有圣旨,直接阵前斩杀赵孟自己带兵也不是不可能。

“蹇将军说得对,”戏志才趁热打铁,他见蹇硕有所意动,在一旁怂恿道:“古人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蹇将军贤兄弟并不是抗命,反而为陛下分忧。”

“校尉大人,你看是不是先差人禀告圣上?”蹇硕有所迟疑。

“将军此言差矣,”戏志才言出如刀,不给他思考的机会:“兵贵神速。我们能安安稳稳地在这边操练,不过是因为此处与任何郡守都不沾边。”

“戏某敢肯定,我们的使者出营,能否走出幽州地界都是两说。”

“不能吧?”蹇硕一惊:“谁人竟敢拦截派往雒阳的使者?”

“滕述敢!”赵齐欢忍不住说道:“他不知道扣留殷家人是欺君之罪吗?他知道,可他还是这么做了。反正这里天高皇帝远。”

蹇硕还待说这里根本就不是乐浪郡,也不是滕述的地盘。

话头却被戏志才接了过去:“不仅仅是滕述,这里的哪一个郡守,都没有把雒阳放在眼里。除了渔阳郡,你看看哪个郡给我们的兵卒是精兵?”

蹇硕不说话了,他心知肚明,就算只是在禁军里呆了一段时间,军队的士气,一看就能分辨出哪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强。

大家在这里训练,就是由于各郡派来的兵源实力参差不齐。

要不然,渔阳郡的士兵在公孙瓒的带领下,也不可能成为护鲜卑校尉账下首屈一指的精兵。

其他郡派来的兵卒,看上去还是精壮,不过稍微懂军事的人都能看得出来,那些不过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新招士兵,匆忙上阵不啻于送死。

赵家这些年在辽东已经根深蒂固,称之为本地的地头蛇也不为过。

赵齐欢当仁不让,成了队伍的向导,他在辽东四郡之内,十分熟稔。

一行十多人的队伍,到了辽东郡守府上,蹇硕拿出圣旨和御赐宝剑,直接到校场上挑选一千精壮的骑兵。

而后,又隐于茫茫雪原之中,连旗帜都没有打,悄然向乐浪郡进发。(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风起王险城

高句丽的起源,不过是箕子朝鲜分封的一个小诸侯,因为其姓高,侯国名为高句丽。

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比较紧密的部族联盟,国内尽管曾经发生过叛乱,高家子孙被人杀掉,可继任的傀儡还是姓高。

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因其不断壮大,才引起箕子朝鲜的关注而分封。。

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

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